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大数据不仅“杀熟”,还能“杀生”

(2022-11-02 07:41:08)
标签:

时评

it

财经

时尚

文化

分类: 百事论谈

警惕!大数据不仅杀熟,还能杀生

严循东  2022112

有关专家建议,要推动算法审计,评估是否存在通过调整权重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同样的商品,对老用户的价格比新用户更高的大数据杀熟已不新鲜。近日,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相同的链接、同样的产品,新用户收到的商品质量却远低于老用户,该消费者怀疑自己被大数据杀生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我和男友在同一家店铺买了两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质量却有天壤之别。今年8月份,来自广东的张女士在某珠宝旗舰店网购了一条珍珠项链,收到后很满意。接着,她的男友为了孝敬准岳母,在同一家店铺下单了一条款式、尺寸、价格完全相同的项链。然而,张女士表示:两条项链的珍珠完全不同,明显一大一小。

张女士仔细对比发现,两条项链的链接、发货单完全一致,可品质、品相、尺寸都有明显差异,这让她很不理解:客服说这是珍珠天然生长导致的,但用以解释如此大的差异难以服人。张女士坚持认为,商家利用大数据分析出自己是女性,在首饰选品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同时分析其男朋友未搜索了解过相关产品,缺乏甄别能力。我怀疑遇到了大数据杀生张女士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时遇到过与张女士类似的经历。消费陷阱难道披上了新的外衣?大数据杀生真的存在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认为,大数据杀生并不符合数字时代的商业逻辑。对于商家而言流量很重要,没有理由对慕名而来的新顾客泼冷水。消费者观察到的大数据杀生,可能是用户画像中一部分客户被认定为高端客户,而另一部分不是高端客户。沈艳说。

无论是大数据杀熟还是杀生,都是平台经营者基于算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出消费者的偏好,对相同的商品差别定价或者区别服务。沈艳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技术优势的副产品就是基于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差别定价。但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生产商和消费者的中间平台,如果信息不对称、规则不明晰,就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商家利用大数据杀熟或者杀生的印象。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联合360集团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有七成公众感觉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

沈艳建议,面对算法等技术手段分析消费者偏好可能产生的违规行为,要推动算法审计,评估算法中一些参数和权重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通过调整权重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也要让消费者、平台方、监管方等各方理解算法规则,尽可能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