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爹味文学”潮流掀起,老梗翻新应深思

(2022-08-29 07:39:06)
标签:

时评

it

文化

财经

时尚

分类: 百事论谈

爹味文学潮流掀起,老梗翻新应深思

严循东  2022829

近日,小红书上出现了一批账号,这些账号的特点均是以中老年自拍头像+“AAA”开头的用户名为主,例如“AAA茶叶批发商老张”“AAA专业养猪户李哥等。除了在头像和用户名上颇有中老年特色外,他们在网上发表的言论也颇具爹味。交流生意、闲谈子女、祝福平安成了他们之间常用的沟通方式,微笑、点赞、玫瑰等表情也成了他们的高频聊天符号。一时间,人们戏称小红书变成了老红书

但,这并不是什么大龄网络用户从微信往小红书迁移的场面,而是一群站在互联网冲浪前沿,熟悉各种潮流文化的年轻人对爹味文学的老梗翻新。相较于以前人人喊打的明学式爹味发言,那些自称“AAA家族xxx”的年轻人所掀起的这股爹味文学潮流显然平和了许多。

不再是霸道总裁式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都听我的油腻说教,AAA家族的爹味发言是真真切切地对父辈媒介使用习惯和话语风格的模仿与扮演。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为何这届自诩“5G冲浪的年轻人会回过头来拥抱这些看似早已过气“2G”网络用语呢?笔者以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今的互联网生态所导致的。

随着废话文学、发疯文学甚至阴阳怪气文学等诸多社交文学的火爆,人们的社交语言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但在这些看似有趣好玩的段子背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却是一再增加。呵呵代表嘲讽、微笑表示冷漠、三个哈不足以表示你是真的快乐……在当下的互联网聊天语境之中,字斟句酌成了我们发言的常态,糊弄学和捧哏学成了人际交往的必修课。否则,稍有不慎我们便可能触碰某些网络聊天中的潜规则,引发他人的不满。

但反观老一辈的沟通方式,不同于发疯文学、阴阳文学式的拐弯抹角,他们的交往呈现出了一派直白的岁月静好。夸奖就是夸奖,微笑也是真的在表达善意,除去玩梗的成分,AAA家族对于这些语言和符号的精确运用,又何尝不能看做是对现有聊天方式的一种无声的反抗呢?借用网友的一句评价来说,“AAA爹味文学的最大特点便在于其和和气气,氛围挺好,不像键盘侠似的争锋对决

此外,对于这股爹味文学新风,在部分专家学者看来,这也是当代年轻人对父辈生活的好奇和解构,它有助于消解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加深子女对父辈们的理解。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指出,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前喻文化指的是年轻的要向年长的学习,后喻文化则是,年长的需要向年轻的请教,并喻文化是指不管什么年纪都要一起学习,互相理解。梅教授认为,“AAA爹味文学的流行,是当下这个时代并喻文化的呈现,不仅在线上能够促进两代人互相传递经验,也可能在线下将这一分享传导到生活中,从网络上的模仿,抵达生活上的共鸣。

诚如其言,模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换位思考的一种方式,精确的模仿更需要对被模仿者身心的深度了解。而“AAA家族对父辈模仿的以假乱真也恰好说明了,他们是在认真揣摩和试图理解父辈们的世界,包容他们作为数字移民在面对这个不熟悉的互联网领域时的笨拙与小心翼翼。对于父辈们时常打出的错别字和多出的标点符号,以及张口闭口的鸡汤和对自己的不理解,他们心知肚明,却也看破不说破。最终在这一场爹味文学的潮流中以模仿、调侃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不满,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与父辈的和解。如此看来,这股潮流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现象。

当然,我们也应意识到,对爹味发言的模仿虽然在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人对新型社交方式的探索,以及对父辈们的包容与理解,但中老年群体的互联网困境也在这场热潮中得到了体现。如何利用数字反哺来帮助他们跨过数字鸿沟,是我们在这场万众玩梗之后应该深思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