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梅时节,须防寒湿

(2022-06-28 11:01:35)
标签:

时评

健康

文化

教育

时尚

分类: 科普生活

黄梅时节,须防寒湿

严循东  2022629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621日我们迎来夏至节气,这标志着炎热的盛夏来临。今年夏天人容易出现虚火上浮,阳根不固的情况。结合天人合一的理论,省中医药局建议,今年夏季治未病应遵循上焦疏风清热、生津清暑,中焦健运脾胃、行气化湿,下焦清利湿热的调养方法。

无疑,潮湿中带着暑热是此时的气候特点。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暑湿特别容易困阻人的阳气,人往往有食欲差、周身不爽、疲倦、乏力等不适症状。为此,将结合时令特定,围绕健脾、祛湿、清热等话题,为广大读者提供对付湿热的养生之法。

夏日湿热盛行,今年入夏以来,岭南多场大雨。提醒大众,这种天气状况下,除了要注意湿热,还要慎防寒湿入体。同时,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时候,寒湿体质人群也应掌握适时养生方法,此时趁机排寒湿。

观察舌象,自测寒湿

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

如何及时、简易地判断自己是否寒湿?可以学着观察舌象。寒湿的舌相特点,是舌质暗淡甚至发紫,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有些人呈白腻苔。此外,一年四季都怕冷、手脚冰冷,容易腹痛、腹泻、大便清稀、不成形、黏腻,这些也是寒湿的特征。

寒湿入体,五个等级

寒湿入体也分轻重,闫玉红提醒,应重视身体不断发出的警告信号,尽早调理祛除寒湿。

一级寒湿:在腠理

夏季最容易遇到的寒湿入体,就是淋雨后受凉感冒。此类除了畏寒怕冷外,还容易出现头痛、头身困重的情况,这就是寒湿的表现。

夏季也是皮肤问题高发的季节,皮肤瘙痒、湿疹、痘疹等皮肤问题往往在感受寒邪或湿气后会明显加重,而且挠破后会有较多渗液,这些都是寒湿邪气郁积在体表的表现。

二级寒湿:在肌肉

寒湿入里郁积在四肢肌肉处,寒湿内困,容易引起脾虚,无力运化水湿。而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这个季节更容易出现肌肉、腰膝等酸软无力的症状。

除了四肢困重之外,有些人还会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体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胀气、四肢欠温、气短怕冷、形体肥胖等表现,这同样也是脾虚湿困、受到寒湿影响的表现。

三级寒湿:在骨骼

寒湿之邪进一步入里,留在关节骨骼等处,就表现为骨骼关节处疼痛不适,且遇寒湿天气或季节交替时会加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寒腿。此外,肩周炎、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也常与寒湿滞留骨骼有关。

四级寒湿:在脏腑

如果寒湿直入脏腑,困住脾胃或子宫,就容易出现畏寒肢冷、腹痛腹泻、周身浮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淋漓等表现。此外,慢性鼻炎、爱打喷嚏等情况在受寒和吹空调的时候也容易加重。

五级寒湿:全身受累

如果体内寒湿积蓄了很久都没有调理,到了寒湿瘀堵留聚成痰阶段,还容易出现结节、囊肿、息肉、肿瘤等疾病。

及时祛寒湿,健脾别忽视

如何利用夏天及时祛寒湿?给出三点建议:

首先,夏天不可贪凉饮冷。避免饮食过于生冷,空调、风扇要避免直吹头部、肚脐、背部,以免寒湿入体。

其次,夏季适当运动很必要,尤其是已有寒湿体质的朋友,运动可促进气血循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但要注意运动出汗后,不可马上吹空调、风扇,也不要马上洗澡,以免令内湿外湿相合,反而加重寒湿。

此外,祛湿要健脾。体内易生寒湿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足。因此平时可多吃山药、茯苓、薏米、陈皮、扁豆、赤小豆等健脾祛湿的食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