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分屏蔽”,为炒作高考状元釜底抽薪

(2022-06-27 07:44:16)
标签:

时评

教育

文化

时尚

财经

分类: 教育文化

高分屏蔽,为炒作高考状元釜底抽薪

严循东  2022627

近日,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一名云南考生在查成绩时开到了隐藏款成绩单,未显示具体分数,但提示位次进入全省前50名,这一消息冲上热搜。北京市教委也表示,今年继续采取暂不公布排名前20名考生成绩的做法,不影响其志愿填报和录取,相关考生进行成绩查询时,将提示祝贺你高考取得全市前20名的优异成绩

查不到成绩就是好成绩,相信不少考生都梦想过自己的查询页面上出现那句祝贺的话。前几年,每到高考发榜之际,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高考状元,各种炒作令人眼花缭乱。但状元文理分科只有两名,现在出现的是高分屏蔽生,一下子就多达几十位,那些想炒作概念的机构和媒体,也无从炒起了。

这样的釜底抽薪之策,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推广。2021年,云南明确全省文、理科前50名的考生分数屏蔽,不提供查询。如此一来,某些商家、学校乃至个人再也无法拿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上线率等信息作为卖点,搞高考搭台、经济唱戏了。事实上,今年在社交平台上,更多出现的是考出好成绩的学生,他们大多不在高分屏蔽生之列,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亮眼成绩,或喜极而泣、或欢呼雀跃,考生查到成绩时的真实反应,感染了看到视频的网友。这样平凡、真实的情绪,比往年商家组织的高考状元披红挂花走红毯更有感染力,也能鼓舞更多的人。

抛却商业因素,普通人对高考状元更多的是好奇和祝福。但曾经对高考状元的过分炒作,折射出的还是教育功利和对分数的焦虑。这种压力一届一届向下传导,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某些人却能从中渔利,总的来说不利于考生的成长。早在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时就再次重申,要加强对中学、教师等相关主体的管理,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杜绝炒作所谓的高考状元,高分屏蔽生这种设计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不死心的机构,或许转而炒作高分考生这一群体。比如毫无根据地乱猜并搞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状元名单;或者总结一下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然后牵强附会、大炒特炒等。这些小伎俩并不高明,但足以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真真假假的高考状元称号对学生也是一种不尊重。

不公布前若干名考生成绩的做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炒作高考成绩的社会弊病;但转变教育观念和评价机制才是,必须要走到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上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