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包容鼓励孩子质疑,教育会更加有力

(2022-03-31 07:22:21)
标签:

时评

育儿

教育

文化

情感

分类: 教育文化

包容鼓励孩子质疑,教育会更加有力

严循东  2022331

湖南大学子弟小学三年级四班谢思源同学的家长,接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打来的电话,就谢思源同学致信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的有关内容专门予以回复说明,表示将会考虑谢思源同学的相关建议,在今后的出版物中对相关内容作进一步说明。(327日 红网时刻)

一名小学生对教科书上标点符号的质疑,惊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并对其疑问专门予以回复说明。在笔者看来,这一问一答的背后不是简简单单的解疑释惑,它让我们看到从家庭、学校到出版社的教育者对一个孩子质疑与思考的包容和鼓励——鼓励学生质疑教科书,学会独立思考,并永远保持一颗探寻真理的求索之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从他们呱呱坠地、咿呀学语之时,似乎就对周围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问,无数令人啼笑皆非的童言稚语从他们口中说出,对一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也让许多家长和老师直呼头疼。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孩子气的追问不正是人类探索真理最原始的状态吗?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有问题才能接近真理。试想如果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能够得到呵护,就像这则新闻中提到的那个三年级的小姑娘一样,当周围的教育环境能为这些稚嫩的心灵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当每一个质疑都被鼓励,当教科书不再是不能动摇的权威,也许教育才能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曾几何时,孩子们接受着课本不容置疑,老师讲的都正确的理念,他们学着一丝不苟地遵照书本所写,照本宣科地重复着课堂所讲,孩童时期萌芽于幼小心灵的独立思考和勤勉发问,在墨守成规的教育中被慢慢抹杀——面对专家和权威,是无条件的信服和接受,而不去思考和质疑其正确与否。长此以往,不难想象,也许学校将来培养出的栋梁都是千篇一律的学霸,但这个社会缺乏却是那些真正敢于质疑、敢于探求真理的人才。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从古希腊流传至今,仍被无数人奉为圭臬。时代在变,但永远不可磨灭的是人类对真理的孜孜求索。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滋养,是潜移默化的改变,让质疑和思考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当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能够认识到,并且包容、鼓励孩子们质疑,给予他们独立思考,探索真理的自由,我想,这样的教育才更加有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