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当今社会的精神鸦片

(2022-03-30 07:13:33)
标签:

时评

it

文化

教育

健康

分类: 伦理探讨

警惕当今社会的精神鸦片

严循东  2022330

今天的社会,交流方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极其重要的部分,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和人人可参与的舆论环境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空间,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很多时候,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或者说是适合你的。如今大数据已经实现了定向投送,这也造成了推送信息的单一和冗余,无论在哪个平台,只要你搜索某类消息,你就会置身于这类信息的花海,它们会源源不断的送来供你采摘。

人们常说期待是痛苦的根源,你越在意什么,什么就开始折磨你,这在网络中一样适用。那些看似鲜美的信息像一盘盘贿赂你的食物,吃得越多越容易被夹带和私藏的病毒感染,最终得不偿失。

在过去,可能这些东西主要存在于极端宗教和书籍中,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纲要》中第一次提到精神鸦片一词,作为共产主义无神论者,他形容宗教就是人们的精神鸦片。今天看来这一观点有待商榷,但是就精神鸦片来说,不仅没有减少,随着影视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反倒以其更加迅猛的姿态影响着时代文化的传播。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精神鸦片,它又具备哪些特征呢?如果借鉴马克思的思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说法——精神鸦片实际上是指一类使人体精神上产生快感和依赖,并对现实无实质性作用的社会文化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包含以下特征:

1.使人丧失积极乐观的心态,精神上变得软弱无力;

2.使人丧失理智有效的判断,行动上变得愚钝无知;

3.使人沉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思想上变得麻痹依赖;

有了这些特征,我们就尝试找出一些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精神鸦片,并探讨一下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减少这一类有毒信息影响。

我们将这些有毒信息按照传播能力感染程度分成几种类别,它们分别是慢性毒素、剧烈毒素和隐性毒素。

慢性毒素,顾名思义就是传播能力强,逐渐累积感染的一类毒素,比如一些鸡汤文学、读书无用论、唯读书论、成功学、宿命论、系文化、唯星座血型说等等,这一类属于碎片化的有毒信息,他们适用于任何场景以及人生的任何时期,传播能力极强,其最主要特征就是在人精神最虚弱的时候侵入,并以极高的姿态和个例让你接受,然后慢慢占据你的大脑并成功主宰人体,因为其方式柔和舒缓,大多数人无法抵挡。

剧烈毒素,相比之下这一类就要凶猛得多,甚至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在为其高唱赞歌,如前些年很火的疯狂英语、备考的口号教育、名人崇拜、抗日神剧、性文化、极端民族主义、反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人生虚无主义、文化等等,不胜枚举。可以看出,这一些精神鸦片的诞生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本来在一条路上赛跑的人总有人承受不住,他们就会走两个极端,要么偏左要么偏右,也就是说有的人过度激进,有的人干脆放弃,并试图从另一个脱离常规的路上寻找人生的归宿或答案,但现实情况却是揠苗助长与颗粒无收。这一类精神鸦片总是以极其醒目反常的宣传出现在人们眼前,让一部分人心理上被依赖并常常欲罢不能。

隐性毒素,其实生活中除了上述之外,还隐藏着另外一种隐性毒素,这一类毒素没有自己的主题,它们完全是投你所好,表面上看再正常不过,但是危害是不可小觑的。如一些平台所谓的大数据个性化推送内容、一些利用信息差来传播的虚假内容、过度过滤或者断章取义用来吸眼球的信息、一些开口就谈众所周知的内容等等,这一类毒素虽然从毒性上说不是很大,但是强大在于其隐藏的侵入能力,一旦形成闭环想解毒是很难的,最终会让你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淹没在流量的洪流之中。

这么一说,我们的身边真的是危机四伏啊,但必须指出的是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想练就百毒不侵的机体,不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是不行的,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精神毒素的诱惑和陷阱面前,作为个人还是应该保持一个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做到——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独处是一个人进行精神疗养的最佳方式,当有太多的精神毒素影响你的时候,远离是最好的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