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点人文关怀,让学生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

(2022-03-11 15:51:34)
标签:

时评

健康

文化

教育

情感

分类: 百事论谈

多点人文关怀,让学生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

严循东  2022312

全国政协委员马珺就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提出建议,由于心理疾病治疗周期长且费用高,很多家庭都难以负担,因此应该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范围,或者针对学生群体实行心理治疗费用减免措施,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6日 《南方周末》)

将学生心理治疗纳入医保,不失为促进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治疗、有效减轻家庭负担的一项有效举措。长久以来,高昂的治疗费用都是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路上的拦路虎。精神类药物要比普通药物贵得多,一些进口药物的价格更是国产药的好几倍,再加上治疗心理疾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几月,长达数年,如此下来,治病所需要的费用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起的。很多学生也正是由于经济原因选择隐瞒病情,进而导致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因此此项建议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来说无疑是友好的,当医药费不再成为他们治病的负担时,他们也将更有勇气去面对疾病和接受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深受心理疾病困扰,他们当中有人因及时得到心理疏导而得以康复,但更多的是没有及时寻求救助,最终选择自我了结。心理疾病踏着鲜血铺就的道路告诉人们:我们需要被看见,需要被救助,需要被治疗。

当下不少学校一味强调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很多学校未设置任何与心理教育有关的课程,面对政策上的硬性要求,往往只是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心理老师,来对学生开展并不专业和系统的心理教育。再者,即便有些学校依照相关规定聘请了正规的心理老师,但很多时候也只是形同虚设,心理教育最终沦为了心理咨询。如此现象从小学蔓延至大学,导致不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却无人可求助,最终酿下了沉痛的惨剧。

家庭心理教育上的缺失,也成为了青少年群体心理问题加重的因素之一。当下的家长面对心理疾病呈现了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对其并不了解,认为是孩子小题大做,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所致;另一种则是对心理疾病抱有偏见,将其视作精神病。这两种极端不但使得家长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及时提供帮助,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异类,导致他们无法直视自己的心理困境。

抑郁等心理疾病应当成为大众需要警惕的问题,治疗应先从教育开始。家庭和学校亟需对此引起重视,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心理疏导;社会也应该更加包容心理疾病患者,不持有色眼光看待他们。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同合力,对心理疾病患者多点人文关怀,才能从教育端让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