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荒”这一现象要警惕
(2022-03-08 12:15:25)
标签:
时评财经教育文化情感 |
分类: 教育文化 |
“工程师荒”这一现象要警惕
严循东
“今天工程师缺口之大,让人无比惊讶!”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说,这几年,大家关注产业工人的用工荒问题比较多。但工程师荒才是更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现象,以前我们从没遇到过。
无独有偶。“建议设立中国工程师节。”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创新研究院主任李金波提出,要为全国7000多万工程师发声,7000多万工程师应该有他们的节日。
科学家与工程师是“孪生兄弟 ”。有一种说法是,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发现一般性法则,工程师则遵照此既定原则,解决一些技术问题。科学家研究事物,工程师建立事物。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普遍法则,但工程师使用普遍法则以设计实际物品。可见,二者相依相存、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在我国工程师是一个很大的群体,7000多万工程师遍布于航天航空、能源、通信、制造业、建筑业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出现“工程师荒”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需求增多,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多领域都需要大量工程师的支撑;另一方是供应的有限,由于多方面原因,许多优秀人才加入工程师队伍的意愿并不强烈,全社会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工程师是必不可少的一支力量。如果缺少优秀工程师的支撑,许多高精尖技术只能是“空中楼阁”,落不了地,难以应用到现实中。
要应对“工程师荒”的新问题,就要加大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鼓励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有实际经验的人员,有针对性地联合培养当前经济和科技发展所急需的高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要在全社会营造尊敬工程师的良好氛围,让工程师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工程师队伍中,激励工程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