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身险产品为何需要“负面清单”

(2022-03-01 07:37:54)
标签:

时评

健康

财经

文化

情感

分类: 百事论谈

人身险产品为何需要负面清单

严循东摘录  202231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下发了《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2版)》,与2021版相比增加了9项内容,涉及健康险短线长做、医疗险混淆概念、增额终身寿险营销误导等多方面内容。

近年来,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人身险产品数量和保费规模也在持续增加,但是相关产品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今年1月,监管机构就曾对28家险企、42款人身险产品存在的八大问题进行了通报。

健康险、重疾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与车险、责任险等险种相比,人身险产品种类繁多,相当一部分产品设计复杂、条款冗长,极易产生理赔纠纷。这也成为很多消费者想参保又怕参保的重要原因。此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连续发布示范条款的目的也在于规范保险产品条款,减少理赔纠纷。

与此同时,个别公司在短期险设计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等容易与长期保险产品混淆的词句误导消费者。在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递增比例上超过定价利率,存在严重误导隐患。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留下了风险敞口,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从深层次看是公司产品管理粗放、风险合规意识淡漠。

截至2021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已接近25万亿元。2021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5万亿元。可以说,保险业保障能力与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使命。从这个意义上看,保险公司应当对照负面清单的要求,持续加强产品开发报备工作的审核把关,及时发现产品设计、定价、精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变更、停售类似产品。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需要对保险公司产品开发、销售等行为进行持续监测,坚决打击违规开发保险产品、产品炒停、误导宣传等行为,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对公司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之下,不少保险公司开发的隔离险产品,打着隔离就赔的口号大肆宣传,既误导了消费者又扰乱了市场秩序,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监管检查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保险产品说到底还是金融产品,作为消费者也需要擦亮双眼,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更不能只听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就任性买买买。从实际需要出发,了解产品属性,看清合同条款,才是购买保险产品的正确姿势。

此外,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负面清单还可以持续加大扩容力度,进一步增强相关条款的规范性和约束性;对存在理解偏差、容易造成误导隐患的风险点提前识别、防患于未然。同时,根据不同险企的业务模式精准施策,进而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