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青少年“盲盒消费”催化“盲盒赌友”

(2022-02-27 17:03:24)
标签:

时评

教育

文化

it

财经

分类: 教育文化

警惕青少年盲盒消费催化盲盒赌友

严循东  2022年2月28

226《扬子晚报》:万物皆可盲盒’”,日前,浙江宁波一位消费者向宁波市消保委投诉称,孩子为抽取到某一个文具盲盒隐藏款送人,竟连续购买了24支笔的套装20套,总价2000元。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小学生每年花在买盲盒上动辄上千元的不在少数。专家建议:在开盲盒体验和按需购买之间做好平衡。

中小学生如此沉迷盲盒消费,不禁让人想起8090后儿时的抽卡消费经历。我们那时候为了得到独有的三国卡”“水浒卡并向同学朋友炫耀,不断投资零花钱买干脆面,最后饿着肚子回家,甚至吃坏肚子,被爸妈批评。不妨站在今天,回看过去,试问这样类似盲盒消费的抽卡经历,能给我们留下多少成长印象?

众所周知,盲目消费属于刺激消费者赌徒心理的产物。无论是抽卡,买笔,还是抓娃娃,多多少少都有赌博意识渗透其中。一方面,中小学生购买盲盒的确能得到抽奖一般的快感;可另一方面,盲目消费易让青少年沉沦迷失。为追逐一时体验,无上限地盲目消费,势必阻挠中小学生形成成熟、稳健、务实的消费观,反而陷入消费陷阱。

便身处一个富裕家庭,为买一套想要的文具耗费2000元,也同样属于浪费。今天我抽2000元的隐藏款文具送你,明天你抽3000元的隐藏款卡片送我。如此反复消费,看上去其乐融融,到头来得到的不过是几套用不完的文具、卖不掉的卡片。与其说是为了买学习文具,不如说是买社交玩具。

用高消费追逐攀比,无意间会助长青少年群体的奢靡之风。如成年人的酒肉朋友一般,这样的盲盒赌友对中小学生来说弊大于利。盲盒消费不良风气持续扩张弥漫的结果,极有可能延伸至买彩票、打麻将、掷色子等行为。赌博社交之害由此可见。

回到消费行为本身。对于盲盒消费,如果有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就更要控制好其不利倾向。避免攀比,避免浪费,避免类赌博行为。建议有关部门严控中小学生活动场所附近的盲盒消费产品,将其盲盒消费引导至家长可控、老师可管的范围之内,确保青少年社交圈子的健康。

不可否认万物皆可盲盒,但并非盲盒皆可消费。对消费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适度消费是教育,过度消费则是伤害。如何教育,需要社会各界谨慎应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