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传谣,再辟谣:为流量,搞双向收割?

(2022-02-26 07:41:29)
标签:

时评

it

教育

文化

财经

分类: 百事论谈

先传谣,再辟谣:为流量,搞双向收割?

严循东  2022226

清朗行动启动以来,网络监管部门开展专项会战,依法关停账号、解散群组等,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然而,荡涤网络污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近期,部分网络账号传播信息前后内容反差大,在被打脸”“翻车后简单删帖了事,助推造谣引流、有偿删帖、虚假刷评等刻意扰乱互联网正常传播的不良行为持续发酵,引起网民反感,值得警惕。

违法成本低,潜在收益高

前有网传城管殴打商贩,后又官方辟谣殴打商贩者非城管;先网传汤加火山喷发和海啸导致太平洋扇贝涌入奇闻以致相关股票涨停,后转发相关公司紧急辟谣的公告声明以正视听

近几年,为活跃氛围,高效引流,部分网络社交平台靠补贴鼓励平台内账号制造高浏览量、高转发量的内容信息。在摸清了运行逻辑后,有的网络大V利用算法漏洞,在明知其转发的内容有违常理、存在证伪风险的情况下,仍无所顾忌,搞起先转发网传匿名流言,再转发官方辟谣信息的连环套路,收割双份流量。更有甚者,在舆论发酵起来后收取息事宁人的公关费,实现流量、公关费的双收。

——只追求流量考核,却不统计差错失误。唯流量思维下,部分网络大V做不到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争抢热门争议话题头鲜,一边关心热搜、热榜数,一边对翻车行为打马虎眼。

个别网络账号管理者做戏套路足,表面上无意造谣”“不小心获得高流量,在事件反转后又第一时间转发辟谣信息,体现担当。此种行为造成用户间相互效仿,底线一降再降。

——惩戒机制缺乏力度,即使翻车”“造假也未受责。在涉及真相反转的有关网络事件中,被涉及的账号或大V往往不止一个,网络监管部门难以逐一调查处罚,导致了事实上的不予追究。即使个别账号被处理,也因为重建账号、新立山头成本低,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同时,部分网络平台在审核中管理松懈,有的为了保持用户活跃度,难以下定决心对造谣、传谣账号一视同仁予以打击,以致整治缺乏力度。

双重收割消耗互联网活力

梳理类似事件后可以发现,这些或自导自演,恶意竞争,或拱火搅局、搅动舆论的行为,本质上仍是流量变现与资本捆绑的风气作祟。而此种双重收割的风气,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一方面,传谣-辟谣式流量收割链造成了网络空间的不良竞争。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于文豪认为,网络账号运营者把精力放在抢热点上,引发同行间内卷比烂,削弱了从业者创作优质、原创内容的动力和能力,网络受众能够获得的有价值新闻信息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互联网空间的公共信誉受到打击,网民情感被持续消耗。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智媒研究中心副主任蒋俏蕾等人认为,长远来看,相关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网民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基础,以致越发懒得关心”“懒得较真,参与热情受到影响。

多方联动加强引导,依法治理填补漏洞

竞逐流量、舍弃真相的网络账号运营思维,对互联网的氛围、活力的伤害是隐性且深远的。扭转此类忽视长远的短视行为,实现网络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要依法治理填补漏洞,多方联动加强引导,强化惩戒严格整治,形成良性循环。

——大众参与,及时公开,良性引导。整治无视翻车”“刷流取利等不良现象,需要权威部门及时公开所查处案例,提高网民甄别能力,让大众都意识到此类行为深远危害。鼓励各方在联动中形成反馈、举报、警示的全链条机制,构建良好用网生态。

——调动平台参与,重建信用基础。目前,大型网络平台利用算法已经笼络了庞大的用户和数据,更要在优质内容培养和有害信息监管审核过程中加大投入力度。蒋俏蕾建议,一方面用真举措扶持优质内容生产,另一方面强化对网络账号运营者的负面清单管理。以严格的考核评分提升运营者的诚信意识与职业操守,从源头重建网民信任,让互联网清朗起来,让正能量充盈起来。

——强化惩戒机制,让法律长牙齿。于文豪认为,除了要求网络平台自我监管、合规经营,相关的行政执法与处罚力度更要加强。一是强化部门协助,推动网信、市场监管、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主管部门有效协调执法;二是避免选择性执法,同等力度处理相似违规行为,捍卫法律效力;三是创新执法手段,如探索要求账号经营者签订保证流量数据真实的承诺书、集中公布违法案件、对违法账号责令停产停业直至永久注销等方式,依法维护互联网生态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