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摆脱身高焦虑,是接纳自我的重要一步

(2021-11-03 06:08:07)
标签:

健康

育儿

文化

教育

时尚

分类: 科普生活

摆脱身高焦虑,是接纳自我的重要一步

严循东摘录  2021年11月3

除了拼考试成绩、拼特长,一些家长开始拼孩子的身高了。据媒体报道,张欣(化名)的女儿两年前被检查出性早熟,张欣带着孩子去了多家医院确诊,结论显示,如果不干预,孩子未来身高预计将停留在150厘米左右。因为无法接受孩子的未来身高,张欣坚持给孩子运动打卡快4年了,每天摸高跳从100下增加到200下、每天跳绳从1000个增加到2000个,除此之外,还练习游泳、篮球、跑步等运动项目。在长高贴吧里,像张欣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

家长希望孩子长得高有一定现实原因。从外形上说,身材高挑属于一种优势。对于某些对身材有特殊要求的职业,比如模特、空乘、运动员等,身高属于入行的硬标准。此外,社会上也潜藏着身高鄙视链,如报道中一名身高15的女孩表示,身高带来的心理阴影伴随她长大,小学时想参加演讲比赛,老师说她身高太矮,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初中时,她学习成绩好,口才也不错,报名参加辩论赛,再次因身高太矮没有气势被淘汰。正是这些显性和隐性的框架,让家长把孩子身高列入重要事项。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身高上,一些家长在网上交流心得,去医院内分泌科咨询长高秘诀,有的甚至病急乱投医,在私立医疗机构开高价药,还给孩子做进口针灸、生物磁疗、穴位埋线等治疗。事实上,影响身高的除了后天的营养摄入、睡眠和运动,遗传基因更起到关键作用。不遵循生长规律,盲目给孩子施肥,无异于揠苗助长,不仅长不高,还可能被无良机构收智商税,损害身体健康。有医学杂志指出,使用生长激素后,运动增多时易引起股骨头滑脱、无菌性坏死,甚至严重的可致跛行。

此外,家长的身高焦虑,还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在父母四处求医、拿孩子做各种试验时,就已经灌输了一种长得矮就低人一等的潜意识。与外界受到的歧视相比,亲人表现出的身高否定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伤害更大。

从本质上看,身高焦虑也是一种内卷。研究报告显示,过去的35年间,中国19岁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8厘米,达到了175.7厘米;中国19岁女性的平均身高也增加了6厘米,达到了163.5厘米。在青少年身高普遍提升的背景下,自家孩子身高不达标似乎就失去了竞争优势,更有甚者已经联想到子女未来在婚姻、求职时可能处于劣势地位。父母的良苦用心让人感慨,也引发思考:在婚姻、求职等问题上,还可能存在性别、相貌、年龄、学历、地域等歧视,难道因为种种歧视存在,家长就要按照标准模板去塑造孩子吗?

我们不否认在某些行业中,长得高更具优势。但是,比起身高,健康的身心才是广泛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前提。何况,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和卓越的能力,哪一个能用尺子衡量呢?与其被动迎合所谓的身高标准,不如充分发掘自身特长,扬长避短,用个性化发展打破刻板印象。

因此,在呼吁社会减少和消除身高歧视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对身高形成正确的认知,接纳自己。这不仅要求家长摆平心态,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求学校向学生传达关于身体的正确理念,并且在各类活动中给予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此外,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不止是身高差异,还有智力、容貌、性格、财富等等,对于这些天然存在的差异,如何认知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如何看待差异,都将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接纳自己的身高,也是正确认知自我的重要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