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葩招聘”折射求职市场之不正之风与规范漏洞

(2021-09-29 06:39:41)
标签:

时评

教育

文化

财经

情感

分类: 伦理探讨

奇葩招聘折射求职市场之不正之风与规范漏洞

严循东  2021年9月29

谈过几次恋爱?”“是什么星座?”“三围是多少?”……当求职者踏入面试环节,迎接的不是对于其技能和能力的考量,而是对于个人隐私、生活现状的无死角探查,你还敢找工作吗?这样的奇葩招聘不仅加重了求职者的负担与困扰,更暴露出就业求职市场的不正之风与规范漏洞

2021年高校毕业生有909万人,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新增长劳动力在1500万人左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求职浪潮加剧了就业者的焦虑,也加剧了用人方的有恃无恐。

对求职者来说,被拷问星座、恋爱情况、甚至身份隐私,不仅容易因此失去很多本该享有的就业机会,人身尊严更是受到了侵犯。求职本应是公司与应聘者之间的双向选择,这些奇葩问题无疑是入职前的职场PUA”,展现单向的掌握与控制、傲慢与不尊重。

除了侵犯隐私和隐性歧视外,还有许多求职乱象层出不穷:招聘岗位挂羊头卖狗肉,薪资待遇表里不一,条目精准画像为内部人士走后门”……助长不正之风,干扰整个就业求职市场的健康生态,更会影响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奇葩招聘背后的歧视与偏见,违反了《劳动法》与《就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因此这些奇葩招聘还侵犯了就业者的平等就业权。《劳动合同法》也有规定,对于与劳动合同不直接相关的信息问题,求职过程中劳动者有权拒绝回答。当下我国求职环境仍存在不少痛点,从原则到实操的各环节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有不少求职者表示,自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毕竟维权太难、渠道太窄、成本太高。这也为劳动监管部门敲响警钟,必须及时审查、查理投诉,加大对奇葩招聘的打击力度。求职者则在应聘前要提前了解招聘方相关信息,谨慎保护个人隐私。击碎奇葩招聘背后傲慢与偏见、补上从法律到落地的漏洞,共同完成从招聘到求职的双向奔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