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2021-08-31 07:08:42)
标签:

历史

文化

情感

教育

健康

分类: 伦理探讨

什么是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严循东  2021831

古时候,有一位老父亲,带三个儿子来到自家米缸前。他说:这半缸米,是我们一家人的全部口粮。

大儿子一脸欣慰:这半缸米,足够我们吃半年。

二儿子满脸遗憾:可惜只有半缸米,下半年怎么办?

三儿子目光笃定: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个米缸装满。

面对半缸米,态度不同,看法就不同:老大知足、老二知不足、老三不知足。 做人做事,这三种态度,缺一不可。

1、知足

贪欲,历来是人性的大敌,是罪恶的根源,是灾难的祸首。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懂得知足而无贪求,就不会造成严重的罪过、惹来严重的祸患、遭受惨痛的灾难,就会幸福快乐。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岂能事事都尽如人意。

心太贪,就会活得很累: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万,夜眠只需六尺卧房...... 生活本来是快乐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苦闷呢?其根源就在于贪婪无度。

知足,就是放平心态、减少贪欲,找到可求与不可求的平衡点,珍惜可求的,放弃不可求的。知足,就是已经拥有的,懂得满足;再努力也得不到的,不去强求。如此,便能心态平衡,知足常乐。

2、知不足

《左传·宣公二年》中有一段对话:(士季)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

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知过能改,关键在于是不是看得清”“改得了。晋灵公就没有真正改错,依旧我行我素,所以,这个生性残暴、作恶多端的国君,最终落了个被杀死的下场。

知不足,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自觉。知不足,就是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和自觉,常以人为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做人,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3、不知足

唐太宗《帝范》有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说,以上等作为准则来效法,只能得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为准则来效法,因此只能得到下等的效果。

凡是追求进步的人,必须有一种不知足的精神。只有不知足,才能获得成功、改变现状。

最好的人生,莫过于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