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烧纸钱”到底是“封建迷信”,还是“民俗文化”?

(2021-08-25 09:27:39)
标签:

时评

文化

情感

财经

教育

分类: 科普生活

烧纸钱到底是封建迷信,还是民俗文化

严循东摘录  2021825

近日,山西省司法行政网发布了《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草案》),其中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规定引发舆论争议。

争议主要在于封建迷信民俗文化的界定。那么烧纸钱到底是封建迷信,还是民俗文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封建迷信,什么是民俗文化从百度百科上可以看到,封建迷信是指盲目沉迷地信仰和崇拜倾向于某人物或邪门说法;而民俗文化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其次,再了解一下,人们为什么要烧纸钱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已有相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正因传统史料内容,有观点认为,为死者烧纸送钱,送盘缠,是源自佛家的生死轮回说,让人们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存在,属于封建迷信。但更多的人,特别是接受了现代科学技术和观念教育的人们,他们为什么也要烧纸钱呢?因为,斯人已逝,徒留未亡人悲痛,祭祀时烧纸钱只是他们聊解相思的一种方式而已。而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都有相关的祭祀活动,烧纸钱活动也在这两个节日最为盛行。

中国传统节日伴生的民俗文化是丰富的、浪漫的。春节守岁、清明祭祖、端午竞渡、七夕乞巧、中秋拜月,无一不在表达着人们对家国天下的理解与认同,承载着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描绘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传递的仅仅是祭祀、纸钱吗?不!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爱国情怀,是向死而生的气魄,是对美好未来的希冀。

或许有些行为会造成污染、浪费、攀比,但禁止烧纸钱这样的规定能引起舆论争议,值得反思。到底是封建迷信还是民俗文化?需要制定法规的政府方再细致了解、调查研究,听到民众的真实想法,了解烧纸钱背后的精神意义。正如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这样一刀切禁止不仅会引起群众的反感,也会斩断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与记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如果,仅仅只看到过年是打年兽,清明是祭先人,端午是祭屈原,七夕是拜星星,中秋是拜月亮,都是封建迷信,那就为别人的不战而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好在这次只是征求意见稿,希望发布方能透过近百万的网友回复中找到管理的方向,寻到两全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