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财经文化教育情感 |
分类: 百事论谈 |
什么是橄榄型分配结构?如何形成分配格局
严循东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议题之一是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此次会议明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1、什么是橄榄型分配结构?
橄榄型分配结构,又称纺锤型分配结构,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即在这种分配结构中,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最多,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均占少数。这样的收入分配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现代社会分配结构。
与橄榄型相对应的收入分配结构,包括金字塔型、哑铃型和倒丁字型。其中金字塔型主要表现为底座庞大、塔尖细小,其收入分配特点是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规模依次增大;哑铃型表现为两头大,中间细长,其收入分配特点是非富即穷;倒丁字型表现为中低收入者数量庞大,状似一块平放的又宽又长的板子,而高收入者和超高收入者较少,状似一根上下粗细差不多的棍子。
中等收入群体占主体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果中等收入群体在整个收入结构中占主体,由于群体间差距小、利益趋同,需要做的调高和托底的工作少,社会矛盾较小,有利于社会稳定。
要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平衡性和发展性,对国家来说,橄榄型社会更稳定、更有活力;对社会来说,橄榄型社会更安全、更有保障;对人民来说,橄榄型社会更幸福、更有希望。
从社会学、经济学理论和人类已有的实践看,橄榄型分配结构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民福利的提高都是最为有利的。
2、哪些人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工程师、会计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性强又有保障,应该是中等收入群体。”
“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薪资高,在那里工作,肯定就是中等收入群体了。”
“朋友在老家开了个小农场,通过电商直播卖特色农产品,日子过得不错,也算中等收入群体吧。”
……
不同人对中等收入群体有不同的印象。
国家统计局的标准是:一个标准家庭的年收入在10万至50万元之间则为中等收入群体。按照这种标准,31个省市自治区14.1亿人口中大概有5亿左右的中等和高收入人群,其中高收入人群不足1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大约4亿,占整体人口比例不足40%。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从世界范围来看,贫穷社会是不可持续的,是一定会消失的,但是一部分人过度富裕、多数人富裕不起来的社会,也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把世界上的“贫困社会”和“富而不平社会”作个比较,我们探索的共同富裕是有世界性的意义的。
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3、谁最有潜力成为中等收入者?
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群体数量多,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高,具备了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可能。中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口总量为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如果2亿技能劳动者成为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内需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在实施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的战略中,一方面要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人群行列,另一方面要稳定现有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创造条件激发中低收入人群的创业、创新活力。同时,还应完善面向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政策,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在大中城市,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高昂的生活成本,限制了城市工薪阶层积累财富的能力,制约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而调控房价、稳定物价、推进教育公平、深化医改和完善社保等,不仅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者向上流动的机会,也将减少现有中等收入群体的脆弱感和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