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范仲淹的“三光”经历

(2021-07-18 07:43:47)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情感

佛学

分类: 人物春秋

宋代范仲淹的三光经历

严循东  2021718

我们知道北宋名臣范仲淹,大多是因了他的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可不是只说说就算了,只有漂亮话,不干漂亮事,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句名言,既是他立身处世的座右铭,也是他为人处事的道德标杆。他因不畏权势、伸张正义而三被贬谪,被人誉为三光的经历,就是他的这句名言的最好解读。

1、范君此行,极为光耀

详细情况是这样的。天圣六年,范仲淹由宰相晏殊举荐,进入秘阁任校理,负责皇家典籍的校勘和整理,整天不是与皇帝相随,就是与达官显贵为伍,无形中被推进了险恶的政治斗争漩涡。当他得知宋仁宗已是20岁的人了,但朝中各种军政要事,却全凭60多岁的刘太后把持,自己一点权力也没有。并且还听说太后选定冬至这一天要仁宗率满朝文武在千点给她叩头庆寿,便上书力谏刘太后撤帘罢政,还权仁宗。还据理力争说,太后过生日,是皇帝的家事,扯上文武百官跪拜,岂不乱了后世的体统?为此触怒了刘太后,被贬至河中府任通判。京城的大小官员成群结队送他到城外,大家举杯饯别: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啊!

2、范君此行,愈为光耀

几年后刘太后去世,宋仁宗把范仲淹召回,任命为右司谏,也就是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然而他屁股还没有坐热,老毛病又犯了,和皇帝大吵了一架,原因是宋仁宗有了新欢,在时任宰相吕夷简的挑唆下,想废掉贤惠正直的郭皇后。吕夷简等大臣举双手赞成,猛拍皇帝马屁,还振振有词:既然平民都可以休妻离婚,庄稼汉多收了几斗粮食还想换老婆,何况一个皇帝?范仲淹却不识时务,引经据典,摆出一堆大道理,坚决反对仁宗废后。仁宗烦得受不了,恼羞成怒,一声令下,把范仲淹贬到睦州。京城官员闻讯,又一次热热闹闹地来送别,大声赞扬:范君此行,愈为光耀!

3、范君此行,尤为光耀

又过数年,范仲淹再次被朝廷起用,任命为待制职衔。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没有接受一点教训,还是那样的疾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和黑恶势力不共戴天。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朝中腐败不堪,便根据详细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在景佑三年呈给仁宗。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范仲淹便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吕夷简更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最后,仁宗还是站在了吕夷简一边,夺了范仲淹的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士大夫们轰动了,第三次跑来喝饯行酒,啧啧称赞: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作为祭吧!”

三光之后,在饶州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告诫他说,君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做乌鸦不祥的叫声,愿君此后缄默不语,少管闲事,可保平安,可荫妻子。刚直不阿的范仲淹立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也幸亏有宋一代都能够遵循不因言事杀大臣的祖训,仁宗又是个不是太糊涂太刻薄的皇帝,所以,范仲淹虽三次因言获罪,还都能毫发未伤,反倒获得三光美誉,那些与他惺惺相惜、饮宴相送的臣僚也都没受株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