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葛亮为何会走眼看错用马谡?

(2021-07-16 06:41:34)
标签:

历史

文化

军事

教育

情感

分类: 人物春秋

诸葛亮为何会走眼看错用马谡?

严循东  2021716

在三国时期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中,诸葛亮堪为出类拔萃者,才华盖世。倘若没有他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确立起联吴抗魏的外交格局,并在具体战役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刘备似成不了气候。

然而,犹如大树总有阴影,伟人也不免有失误。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误便是走眼看错人,错用马谡而失街亭,使蜀汉的首次北伐转胜为败。虽说挥泪斩马谡给诸葛亮的这一失误画上了句号,但分析其用人不当、授任无方还是会给后人以一些警示和启迪。

诸葛亮提拔和重用马谡,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受刘备托孤后,诸葛亮深感军内精英奇缺,人才危机颇为严重: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于是,他孜孜于物色和提携新秀,马谡便进入其视域。马谡之兄马良与诸葛亮过从甚密,私谊深厚,他曾辅佐关羽镇守荆州,后死于刘备征吴之役。裴松之认定马良与诸葛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马谡被擢拔,毋庸讳言存在着这一层关系。马谡临刑前夕与诸葛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可见他们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首领与僚属的关系。

说实在,马谡并非赵括式人物,只会纸上谈兵。史称马谡才器过人,与其兄马良并有才名。他也有一些政历,担任过成都令、越雋太守,曾为蜀汉立过两次功劳:一是施反间计,使得敌将司马懿一度失去曹魏的信任;二是诸葛亮南征少数民族,他建议平定孟获要以攻心为上,即被诸葛亮采纳且获得成功,终亮之世,南人不复反(《襄阳记》)。诸葛亮委马谡以重任去守街亭,犯的是一个小材大用的失误。刘备对马谡的能量有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评判,临终时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而诸葛亮则是失察了,他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甚为器重其才识。虽然马谡能说会道,好论军计,但他缺乏兵团作战的指挥能力和实战经验。诸葛亮派如此一个尚无统兵打仗的参军(丞相的参谋)去守战略要塞,委实太轻忽了!

街亭之战至关重要,双方均力图胜券。曹魏名将张郃领兵五万前来攻袭,志在必得。诸葛亮当然反复酝酿,不失时机地选任战将抗衡之。据《三国志·马谡传》: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皆言者,众口一词也。诸葛亮麾下都公认魏延、吴壹宜令为先锋,独有诸葛亮听不进公论,违众拔谡其原始动因无非是以往两人自昼达夜的谈论,马谡的口头军计博得诸葛亮激赏,深加器异。殊不知,光凭印象,独断专行,诸葛亮违众拔谡,终于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街亭失守,使南安、安定、天水不得不弃,箕谷之兵不得不撤,征伐之功毁于一旦,马谡罪不可赦。更令人切齿的是,兵败之后,马谡竟然未敢投案,仓皇逃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全然将马谡逃亡一事了,连《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马谡传》也只字不提,倒是《向朗传》记载了此事: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这个步兵校尉因知情不举而导致亮恨之,免官还成都。因街亭失陷,除了马谡伏诛外,还有一些将领和文臣受到牵连,如《王平传》云:丞相亮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文臣李邈也因谏言而失亮意被免去太守官职。

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自律极严。街亭失守后,他在戮谡以谢众的同时,上疏刘禅: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遂自贬三等,以督厥责如此坦承自己的过错并引咎责躬,深受时人及后世感佩和歆慕。陈寿评论诸葛亮: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挥泪斩马谡足以佐证后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