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碗茶诗”为何能流传千古?

(2021-06-01 06:56:53)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健康

娱乐

分类: 历史财经

七碗茶诗为何能流传千古?

严循东  202161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提及茶文化,许多人会想到茶圣和茶仙的典故: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几乎大家都认识响当当的茶圣陆羽,但这一位茶仙卢仝,究竟是何人呢?此文就为大家介绍这一号对茶文化有莫大贡献的人物。

陆羽和卢仝,这两位唐代的清高隐士一再于茶文化中,展现黄金光辉。陆羽写了三卷十节七千多言《茶经》,传下了中国古来到唐代最完整的实用茶书,被奉祀为茶圣茶神卢仝抒情抒志的诗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称《玉川泉歌》,俗称《七碗茶歌》,古今传诵不绝,还流传东瀛日本,茶仙卢仝遂在茶史名留千古。

卢仝是河南济源县人,祖籍范阳,性格高介、节操清亮,安贫喜爱读书,他的茶歌中以戏谑的笔法自称肠中仅有五千卷。他一生不愿入仕为官,追求精神的自由自在,在他的《忆金鹅山沈山人之二》一诗中,以对比的形式自况:君爱炼药药欲成,我爱炼骨骨已清,可以看到他重视内在生命的提升,把功成名就、生活的舒适抛到脑后。《唐才子传》卷五记载他志节清介,拒绝为官: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

一生爱茶成癖的卢仝,对茶、对泉水都非常讲究,他自号玉川子表明隐居地点在玉川,也反映他饮茶极为讲究用水。据《济源县志》记载,他居济源县时,经常在玉川泉汲水烹茶。

卢仝有《玉川子诗集》传世,他的诗风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并受到韩愈的推崇。卢仝最令人推崇的莫过于《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也就是俗称的《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这首《七碗茶诗》从唐迄今传诵不绝,但它并非是单独的一首诗,它其实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节选。这个故事全是起源自身为卢仝的好朋友,也就是谏议大夫孟简派遣人将获得的新茶送给卢仝。卢仝在饮用之后,即兴而作此篇。由于关于七碗茶的一段文字着实精彩,因此常常被人取出来单列成篇。

此外,这首朗朗上口的《七碗茶诗》又称为《七碗茶歌》,文字优美,境界深远,可谓是历朝历代的茶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研扬,这首茶歌更是传唱广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