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妇女缠足为什么称作“三寸金莲”?

(2021-05-10 07:11:39)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情感

收藏

分类: 历史财经

妇女缠足为什么称作三寸金莲

严循东  2021510

旧时妇女缠足(又称裹脚、裹小脚、缠小脚)的小脚,雅称为三寸金莲,但你知道这个汉族妇女习俗的由来吗?三寸金莲是否真的跟金莲有关联呢?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鞋袜》中说到:名最小之足者,则曰三寸金莲明代文学家周宪王朱有炖的词《鹧鸪天赋绣鞋》即以三寸金莲的映像描写女子绣鞋:花簇香钩浅浣尘,轻风微露石榴裙。金莲自是悭三寸,难载盈盈一段春。金莲自是悭三寸,难载盈盈一段春映衬了妇女的小脚。在清人的小说作品中,三寸金莲很常见,例如《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有云:你那三寸金莲,要跑起来怕到不了十里,就把你累倒了!

那么金莲称美足,又是从何而起呢?这金莲花又和女子之足有怎样的联系呢?

据《南史齐本纪下废帝东昏侯》传记载,南齐废帝东昏侯曾令人凿金子制成莲花贴在地面上,又令宠妃潘妃在金莲上行走。他在旁边看着潘妃款步莲花上,称道此乃步步生莲花。后来金莲就被用来称赞美人步态之美。唐朝名诗人李商隐的《南朝》一诗对此故事留下了记载: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以诗刺荒淫覆国,垂千秋之炯戒。

金莲也用来指女子的纤足,故事发生在南唐李后主朝中。元末明初的历史学家陶宗仪在《辍耕录缠足》中有详细引述: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莲中作品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为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

这意思说的是李后主宠爱一名纤丽善舞的窅娘,他令窅娘用丝帛绕脚,把脚缠成新月形,就在六尺高的金莲花上回旋起舞。金莲上装饰着流光溢彩的缨络珠宝和彩带,丽人宛如凌云而飘,姿态曼妙,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纤弓形容缠过的小脚,其脚背拱起,形状有如纤弓。

宋代开始,妇女缠足的记载多起来了,陶宗仪说到,熙宁元丰以前人犹为者少,近年则人人相效,以不为者为耻也。可见宋朝元丰以后,缠足流行起来,不为者反倒被嘲笑,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那么妇人缠足(也称裹足),最早的历史起于何时呢?是否比五代更早呢?

明代钱希言在《戏瑕》中,提及了古代就有缠足一事,读《汉杂事秘辛》,而方知汉世已有,而且,可能历史更早于汉代,余见一书,称缠足始于帝辛时,妲己狐妖,故缠其足,以避宫人也。钱希言在书中,并未提及自己看的书名为何,若如书中所记,那缠足的元祖就是狐妖妲己了。妲己为了避宫人耳目,缠自己的脚,避免狐脚外露。

清朝曾禁止缠脚裹足。《清稗类钞礼制类》禁女子裹足记载清太宗、顺治及康熙帝时期都曾明令禁止。康熙三年还重申,元年后出生的女子禁止缠脚裹足,违者重罚;康熙六年,礼部上书请免禁止,查立法太严,或恐牵连无辜。清朝自此弛禁裹足,民间则依旧我行我素,裹足及不裹足的,各居半数。

清初大才子袁枚《随园诗话》记载了一则三寸金莲的故事。话说杭州有一名赵员外到苏州买妾,看见一名容貌姣好,但未裹足的李姓女子。赵员外就以三寸金莲小脚穿的弓鞋出题,想要戏弄嘲笑她一番。这名女子很有思想见地,亦有文才,听见对方出题,立刻提笔直书:

三寸弓鞋自古无,观音大士亦双趺。

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

李女说观音大士亦双趺,高度陡现,对比之下,物色三寸金莲的赵员外成了人间贱丈夫,反被嘲笑了。赵员外学得腐臭的观念,把女子的纤弓小脚看得比人格还重要。试想,苏州行意外获得了李女的《弓鞋》诗,究竟是让赵员外感到自取其辱,还是得到了醍醐灌顶的醒悟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