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做人”的?

(2021-04-29 14:36:21)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佛学

时尚

分类: 伦理探讨

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做人的?

严循东摘录  2021429

中国人的人格组成中既然具有很重要的他人成分,因此就产生了在别人面前做人的观念。至于新教文化的西方人,则没有这个观念,他们只说to be)一个人。

的确,只有在二人定义一人的场合下,才需要在对方前去一人自我定义的话,就只他本人。因此,在英文里,对人问候时说:How are you?具有问对方本人怎样的意思。中国人问候别人,则多半涉及对方的身体状况,例如:别来无恙否?亦即是关怀到对方身体的安康,因此,仍然表现了二人一人的关怀。

一个人与一个人是两个相反的观念。一个人就是去面对自己,亦即是必须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在世人面前出现,在世俗关系里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性。做人则是为了别人才去一个人为的角色,即使最后是为了自己也必须先为别人(亦即是《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含示一个人将社会观众对自己的看法看得比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中国人很讲究面子门面,就是这种倾向的最好说明。面子门面,顾名思义,是指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里的东西,因此完全是摆给别人看的。

有关自己这一方的面子门面问题,我们拟在下文讨论。在这里,我们拟分析中国人在别人做人,亦即是给别人面子问题。

如前所述,中国人的做人往往是指自己的心有到对方上,对方的心也有到自己上。这种具人情制约原本的含义似乎是双方都必须在现场,这个人情才感觉得到,而起制约作用。这个必须有到才起制约作用的情形,也表现在孔子所说的敬神的态度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如果不在,就很难去敬。不过,在人际关系中,既然双方都有,那么,即使在千里之遥,也会当对方有到的;如果没有了,即使在前,也会如香港人所说:当佢无到

这个原本含义是双方都必须在场的具感觉得到的人情制约,自然是先看的,因为面部是表露表情的地方。因此,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味就是不待别人开口,而是从鉴貌辨色去觉察对方的需要,下级对长官也是看面色办事,对有头有脸字号的人物就更需要给他面子。一般来说,中国人的做人,表示自己有心的方式就是给对方面子;如果撕破面子就表示没有了,自然也表示不要看对方的嘴脸即使在政府与老百姓之间,如果后者出现离心倾向,也用人心向背来形容,就是不面对的意思。然而,在双方的仍然有到对方上时,就必须面对,因此,如果自己做得不对,就会问有愧,没有了面目见对方,于是,就是对不起对方——换言之,对方还有面目,而自己这一方却没有了脸。

既然不见面,人就会疏远,特别注重人情味的中国人总会常常提醒自己或对方多见。因此,一个人从远地回来,没有去找故旧,给对方碰到了,不论是真心的抑或仪式性的,总会说:为什么不来找我?的确,对强调具心意有到彼此上的中国人来说,常常见,是至为重要之事。

国人的做人,总是必须摆出处处以对方为重的姿势——亦即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唯有如此,才觉得对得起对方,也认为只有这样才会赢取对方的好感。政府奉行的中外友谊,基本上仍然是中国人做人方式的一个延伸。若干年前,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下,中国队与友好国家竞赛时,也有故意输给对方的例子——只可惜,别人不见得会这一套,因此也不一定会领

说起中国人的做人,并不是指凡在人前都去做作的意思,只是说:中国人有将真范围以外的一切领域都加以人情化的倾向。至于真范围,中国人就总是用身体的内脏部位去形容它。例如,《大学》在论及慎独的那一章中,即用如见其肺肝然来描写一个人的内在状态。因此,真正的好友叫作知心,彼此都可以推心置腹;真正的友情叫作刻骨铭心;真正可以信得过的人也叫作心腹(以此类推,真正威胁到自己的总是心腹大患,威胁不到的则只是疥癣之患;蒋介石在大陆时,既然视中共为前者,日本人是后者,乃有攘外必先安内之举)。

中国人对人表示自己是诚意而不是表面功夫时,也会说:这是肺腑之言。如果对方不相信,不领,情急之下则会说:要不要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因此,一个真挚的人总会给人肝胆照人的感觉,而一个真正热的人也会令人觉得他是古道热肠的。有时,在涉及私人化的爱憎时,也会视对方是否对自己的胃口或令自己倒胃口因此,当中国人一个人的时候,就总牵涉到内脏,一个人的时候,则只涉及表面;在这里,也同样存在着内外有别,然而,不论是抑或是,却总少不了身体化的意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