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糖”口号何以“俘获”诸多消费者?

(2021-04-21 06:49:34)
标签:

时评

财经

时尚

美食

文化

分类: 百事论谈

“0口号何以俘获诸多消费者?

严循东摘录  2021421

“0概念火出圈的某品牌饮料最近翻车了。据澎湃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日前,该品牌就宣传0蔗糖致歉,称在相关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目前该品牌已经对产品进行了修正升级: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 低脂肪改为低糖 低脂肪

“0蔗糖”“0”“0”“0,这样的标签契合了现代消费者对于健康的追求,也让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机。有的品牌自成立之初便以健康饮品”“无糖引领者等积极健康的形象示人,受到年轻群体和有减重需求群体的欢迎。

作为上述两个群体交集中的一员,笔者与大多数人一样,也曾被上述饮料“0的卖点所吸引。此次该品牌翻车,除企业不讲武德外,还与多数消费者都存在知识盲区有关,想当然地认为“0蔗糖等于“0,从而忽视了饮料食品原材料本身还有乳糖、果糖等。

曾有实验证明,虽然杯装奶茶可以选择是否加糖以及相应甜度,但其带来的热量变化就一杯奶茶而言区别很小,选择五分甜、七分甜,更多的只是心理安慰。同时,一些宣称“0的食品饮料,为保持口感可能会加入人工甜味剂,即便其热量低到可以忽略,但绝不等同于无糖。而且人工甜味剂与蔗糖相比,更容易诱发某一类疾病。

由此而言,“0更像是一种消费陷阱,甚至可能在为消费者的健康埋雷,说白了,就是商家在洞察消费习惯与趋势的基础上,与消费者打的心理战。

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是衡量公众科学素养的指标之一,“0概念俘获不少消费者的心,或许恰恰说明公众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一方面,是公众自身可以多一些刨根问底的态度和主动学习;另一方面,相关机构和单位应该致力于拓宽科普渠道,建立共享共治的权威科普及辟谣平台等,让伪概念无处遁形。

此外,行业标准与监管也要跟上。20207月,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拟规定,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标识上标注低油、低盐、低糖或者无糖的提示语;食品标识不得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此举实际上是敦促、要求商家真实地向消费者提供食品信息,杜绝概念炒作。应该正视的是,根据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0之类的口号已经涉嫌虚假宣传。守法经营、依法办事,少打擦边球、少误导消费者,在相关规定、规则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商家应该学会的是算大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