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财经文化教育收藏 |
分类: 环境保护 |
企业治污须有底线思维和大局观
严循东
据媒体报道,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到唐山市暗访,发现四家企业存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高负荷生产、未落实相应减排要求、生产记录造假等问题,目前,这四家企业均被处以行政处罚,相关企业负责人已被当地公安部门予以行政拘留。
以上企业的违法行径发人深省,明明知道处于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而且接受大气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已经这么多年了,可是在关键时期这些企业为什么还敢顶风违法?不但明知故犯,而且还想方设法,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老路子,完全没有了底线思维。
偶然的背后隐藏着必然,一家企业没有底线思维,这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又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譬如,企业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平时的监管存在疏漏之处,有些企业就会寻找机会偷奸耍滑,跟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更有甚者还抱着“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传统思想,脑子仍然停留在法制还不健全的暴发户时代。
还有,企业周围出现同行违法被查处,但处罚不痛不痒的先例,给企业造成了违法成本低的真实印象。前面所述两种因素,必然给企业留下了违法的空间,因此,有些企业就会存在侥幸心理,终将有一天打开潘多拉魔盒,产生铤而走险的行为。
如果说行政监管漏洞和违法成本低是企业没有底线思维的外因,那么,企业急功近利则是其内因,随着当今企业成本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巨大的生存压力,那些狭隘、短视的企业老板,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就会一味蛮干而踩踏法律的红线,他们其实是没有算明白经济账的,因为违法被查处,最终遭受停业停产整顿,甚至有的还被依法关门,其实是得不偿失。所以,做企业切忌急功近利,一定要具备做长远的信念和实力,从决定投资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有做好长期发展的准备。
最后,企业必须树立大局观,在大局面前知道舍弃自身利益,积极主动服从大局、顾全大局,看似暂时作出了牺牲,但实际上会走得更远,相比那种没有底线思维,想办法“钻空子”的违法行为,这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