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刷剧”刷出的是“剧情注水”与“心态浮躁”
(2021-03-04 07:27:57)
标签:
时评财经文化时尚情感 |
分类: 百事论谈 |
“倍速刷剧”刷出的是“剧情注水”与“心态浮躁”
严循东
电视剧越来越长,综艺越来越臃肿,观众越来越着急,倍速模式从一倍到二倍,从二倍到三倍,电视剧从二十多集到七八十集,综艺从一个多小时到上下集各两个小时,观众用倍速追着时长,时长反过来又用更长的时长追赶倍速。
春节期间,不少人难得闲下来,又开启了刷剧、刷综艺模式。也许你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发现倍速模式里多了一个三倍速选项,或许还会抱着试试的态度感受一下它的魔性。
我们这是怎么了?作为娱乐消遣的刷剧也要这么着急?电视剧越来越长,综艺越来越臃肿,观众越来越着急,倍速模式从一倍到二倍,从二倍到三倍,电视剧从二十多集到七八十集,综艺从一个多小时到上下集各两个小时,观众用倍速追着时长,时长反过来又用更长的时长追赶倍速,到底是人在追剧,还是剧在追人,你追我赶的恶性循环显然都错会了重点。
倍速模式最初出现在视频平台时,对于观众来说无疑是多了一项选择,如同曾经DVD上的快进键,它让观众实现了观剧自由,这是科技进步为观众带来的便利。早在多年前,司法考试(后改为法考)、注会考试等部分网课软件上就已经有了二倍速、三倍速的选项。网课倍速模式本来是为了适应考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不同考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各异,学习阶段也各有不同。有人学习时间紧,但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开启二倍速甚至三倍速模式也能学懂吃透,甚至效果更好,注意力更集中;有人在重复刷课时,也会选择倍速,实现快速复习的效果。当然相应的,网课软件上也有减速模式。
然而,电视剧领域出现的时长大战很快就让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两面性。动辄七八十集的“注水剧”迅速成为一种潮流,电视剧成功用长度稀释了二倍速,大家也很快意识到即便开到十倍速也很难赶得上电视剧的膨胀速度。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常常播了十几集,剧中的一天还没过完,剧情不够,鸡毛蒜皮来凑,观众看剧不开倍速模式简直是一种精神折磨。此时,演员的演技、电视剧选景、背景音乐等一切都不重要了,唯一值得关注的就是“结果怎样了”。更可怕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样的剧泛滥成灾,很难找到一部不玩时长套路的新电视剧。
如今,很多综艺节目上下集平均时长已经达到了两个小时,曾经在电视剧领域无限循环的悲剧又在综艺领域重复播映。刚开始,观众的确感受到了时长带来的短暂愉悦。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无论是选秀还是音乐比赛或者喜剧综艺,每个选手或嘉宾都成了故事达人,哭的、闹的、卖惨的、吵架的,一些琐碎的、无聊的、胡乱剪辑拼凑的镜头堆砌出了越来越无法控制的时长,观众又开始在倍速模式和快进模式间来回切换,一边吐槽“剧情注水”的可恶,一边又耐着性子做一个“吃瓜群众”。
倍速刷剧模式的出现是好是坏无法下定论,然而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是怎么了?到底是观众在着急还是视频输出者在着急?相关部门也关注到了这种恶性循环带来的不良影响。去年2月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注水剧”问题进行了规范,引导电视剧行业从盲目增加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鼓励制作精品短剧集,挤掉水分。之后,12集的《唐人街探案》、18集的《龙岭迷窟》、12集的《我是余欢水》、12集的《隐秘的角落》、12集的《十日游戏》等相继涌现,这些爆款短剧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逐渐走向畸形的电视剧创作套路,多数观众不仅不会开倍速,甚至会二刷、三刷,一遍遍细品剧中的每一个细节。
反观人追剧和剧追人这组矛盾,却同时又折射了人们的“浮躁”二字,现在,刷剧成了刷量,什么都想看,什么都不入心。而电视剧和综艺市场则更加浮躁,一种现象火了,其他人就一哄而上,直到把一种陋习做到极致,把一种资源彻底吃干榨净。
“倍速刷剧”刷出的是“剧情注水”与“浮躁”,电视剧行业和综艺行业如果想要走得更远,就应该把制作精品作为永远的航向标,人可以追剧,剧也可以追人,但不是用时长,而是用更多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