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打造绿色家园
打造绿色家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1,688
  • 关注人气:2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应对猝死“年轻化”?

(2012-05-24 05:30:23)
标签:

健康

分类: 科普生活

如何应对猝死“年轻化”?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严循东

2012524

近日,各地猝死事件频繁上演,南京某外企30岁职工,长期从事IT工作,脑力劳动强度大,一个月来连续加班,导致心肌梗塞突发致死。今年“五四”青年节,挪威游泳健将戴尔·奥恩因为心脏骤停猝死。两个多月来,国际体坛先后有六名优秀运动员因为各种原因而猝死。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猝死现象越来越频繁,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青壮年正值风华正茂,突然之间香销玉殒。

何谓猝死?

猝死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被认为是最危险、最严重、最紧急的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定为1小时。

过去,猝死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殊不知,近年来猝死也在20岁至50岁的青壮年身上频繁出现,成为年轻人较为常见的死亡因素。

猝死的原因虽然不明不白,但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系统和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出血等。猝死之前有没有征兆?猝死到底是哪些器官出了问题,有什么办法能预防和避免猝死的发生?

了解蛛丝马迹,警惕猝死

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重,人体处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时,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死亡,被称为人体过劳死。这种猝死一般在发病前,都会有短暂的心绞痛典型症状——胸前区剧烈疼痛;或是觉得咽部哽噎不适,吞东西费力;还有人还会伴有出汗。但是最常见的预兆是浑身无力、胸闷,但这些症状常常被忽视。

实际上,身体疲劳时会向你发出信号,比如可表现为认知方面的障碍,像注意力不集中、短时记忆差;也可以表现为视觉障碍,像视物模糊、对光敏感、眼睛痛;还可表现为心理障碍,出现像抑郁、易怒、焦虑等情绪波动。如果出现寒战和夜间盗汗、呼吸变短、眩晕和平衡障碍、不规则的心脏跳动、肠道痉挛(腹疼、腹泻、便秘)、嘴唇和眼睛干燥、月经不调、胸痛、对噪声和异味质敏感、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等疲劳信号,就是提醒你要有意识地放下工作,休息休息了。

再说说极易引起猝死的冠心病病人。这些病人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甚至有些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已达95%以上,身体仍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在安静时检查心电图,结果也是正常的。但这种病人,猝死的危险非常大。

即便这些病人有一些前期症状,也只是表现为心绞痛。如在体力活动增加或情绪上不愉快时,以及寒冷、饱食等情况下,出现下颌部至上腹部之间的任何部位,尤其是胸骨后及左上肢、颈前部憋闷、麻木,压迫感或难以表述的不适感等,这些,就是极其危险的心绞痛的典型表现。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猝死病人心脏的血管本身病变已十分严重,病人往往仅表现为气促、乏力、恶心、厌食等非特异性症状,极易被忽视,从而失去最佳就医时机。

二级预防,为猝死设防

猝死虽然凶险可怕,却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预防的。在医学上称之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专家告诉记者,猝死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已经有心脏病的患者,却没发生过猝死、心律失常等症状的病人。一级预防首先要治疗心脏病本身,积极治疗原发病。像患有如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最长1年内要到医院复查血糖、血脂、血压、心电图等,还可进行动脉硬化检测或冠状动脉CTA(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猝死的二级预防,则是针对那些已经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如何预防猝死的再次发生。二级预防是病人已经发生过心律失常、晕倒,但可能被抢救成功了,这种病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要特别注意。二级预防在我国主要靠药物,这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症下药。

改善生活方式,从根源上预防猝死

猝死究其根源,不少都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如长期吸烟喝酒、吃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体重超重、缺乏锻炼、心理紧张和工作压力大等。专家认为,要改善生活方式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将发病诱因扼杀在萌芽状态:

1、放松精神,沟通交流。如今办公室人群整天面对电脑,很少和家人、朋友交流。在缺乏交流、疏导和宣泄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因此要学会调节生活,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

2、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3、合理膳食,避免肥胖

4、睡眠充足,适度休息。过度疲劳与心脏猝死有相关性,但不是直接原因。过度疲劳可以使这些病因加重或是导致发病,造成不良后果。睡眠时应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5、忌烟、限酒。吸烟、多量饮酒甚至酗酒,肯定会促发动脉硬化并诱发心肌梗塞。但是少量饮酒还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起到减轻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可以限酒而不是绝对戒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