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与经济结构矛盾”让白菜卖出猪肉价
(2012-05-07 11:23:00)
标签:
财经 |
“流通与经济结构矛盾”让白菜卖出猪肉价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2012年5月7日
一棵白菜售价能买一斤半猪肉!最近,蔬菜价格的反季上涨,再次引发关注。
按照往年规律,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蔬菜进入生长加速、大量上市季节,价格往往出现较大回落。然而今年,从3月下旬开始,虽然全国蔬菜价格整体呈下降走势,但多种蔬菜价格仍持续上涨且创近年来新高。监测数据显示,与2月20日相比,5月2日,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西红柿价格涨幅分别为75.0%、34.1%、30.0%、20.9%。与去年同期相比,这四种菜价同比涨幅分别为96.6%、75.7%、49.2%、26.7%。
蔬菜价格就像跷跷板,一头连着菜农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菜篮子,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地头菜贱,摊头菜贵”、“卖难买贵”等问题同时出现。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需理清蔬菜供应链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供应链问题,导致菜价反季上涨
据新华社记者调查,今年春季部分蔬菜主产区持续低温寡照,加之病虫害加重发生,是导致部分蔬菜产量降低、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但近期蔬菜价格上涨,有种说法是,油价上涨对蔬菜价格上涨也起到了助推作用。从物流角度看,油价上涨确实是其成本上涨的一环,据估算,油价每上涨4%,蔬菜种植的成本就要增加3%。
在整个供应链问题上,物流环节过多,导致成本过高,是农业“两头”(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更重要原因。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大致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六七个环节。首先是农民种植,然后有收购贩子到当地收购,之后运输到全国重要的集散基地,再到各地市的一级蔬菜市场,再批发给区域市场,再到小菜市场或超市。每个交易环节都会把利润加上去。环节太多了,在地头的价格永远涨不起来,都花在物流上了,导致菜价反季上涨。
每个流通环节加价5%,受伤的总是菜农
蔬菜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一般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至少加价5%。
山东济南金乡山阳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凡波常年做蔬菜经销生意,他说到了这个季节蔬菜价格还这么高是罕见的。比如,胡萝卜批发价为2.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2元/公斤;萝卜批发价也从去年的0.6元/公斤涨到目前的2.7元/公斤。
山东省定陶县中远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菜地350亩,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和苦瓜。这个合作社的理事长杨立说,西红柿去年同期的出棚价是2.4元/公斤,现在涨到5.2元/公斤;苦瓜也从去年同期的3.4元/公斤涨到现在的7.2元/公斤。
但是,这种因素的上涨在菜农的地头体现得并不明显。如近日土豆的零售价格在5元/公斤左右,上海一级蔬菜市场江桥市场的价格在2元/公斤左右,而在土豆主要产地之一的甘肃省一般品种(单个马铃薯重量在4两以上)的收购价格仅为0.6元/公斤,最好的品种新大坪收购价为0.8元/公斤。从菜农的地头,到消费者终端市场,零售价是收购价的8倍多。
更多的蔬菜滞销事件陆续进入公众视野:盐城市15万多吨蔬菜滞销,包菜、大白菜地头价不到5分钱;山东、苏浙、上海一带,卷心菜、大白菜的价格跌破收菜的成本,一些商家甚至将大白菜扔到水沟。
价格波动猛烈的事件屡见不鲜,但受伤的总是菜农。这意味着,蔬菜供应链的上游是菜贱伤农。
白菜“猪肉价”, 折射经济结构矛盾
一棵白菜却破天荒能卖出一斤半猪肉的价格,这是从未有过的。让我们不容忽视的是,前几年的物价上涨,正是从“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小宗农产品开始的,最终引起全国性物价的反弹。因此白菜“猪肉价”的横空出世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从前一段时间的大葱价格暴涨,再到今天的白菜“猪肉价”,很可能与市场流动性过强有关。就目前而言,表面上看货币政策早已变成从紧,然而,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
去年国家收紧货币政策后,CPI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出现了拐点。进入一季后,CPI同比上涨达到了3.8%,而其中与民生关联最大的食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高达8.0%。其中,大葱与白菜作为两个“带头大哥”,引领农副产品上涨。这里面有没有植入货币宽松的因子,很值得深入探究。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民间资金没有纳入货币管理政策之内,而不断膨胀的民间资金,又难以真正融入到金融信贷的通道。所以,当民资有钱无处花时,就变成了游资,这些游资不断曝出炒作农产品的新闻,这不仅反映出民资在合法投资路径很少,而且也折射出民间资本生存空间的狭窄。
一棵白菜卖出了“猪肉价”,表明了政府虽然加强了对物价的管理与干预,但由于经济结构中深层矛盾没有化解掉,不仅使消费者在市场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也给游资爆炒农副产品带来了空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