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唯技术论”导致了“有害技术成专利”害人恶果

(2012-04-28 06:35:49)
标签:

杂谈

分类: 百事论谈

“唯技术论”导致了“有害技术成专利”害人恶果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严循东

2012年4月28日

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不仅多家知名药企身陷丑闻,而且用废皮革提取明胶进而制作空心胶囊的产业链也逐渐清晰。令人想不到的是,用废皮革提取食用明胶,居然曾获得过国家专利!

4月27日的《华商报》报道说,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皮革废料制食用明胶成专利技术”这一疑问时提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过10件利用皮革废料提取食用明胶的相关专利申请,其中2件曾获得批准,但均已失效,目前没有处于有效状态的相关专利。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作出这一回应之前,“废皮革提取食用明胶”这样的作坊产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见不得光。但谁又想得到,这个技术居然还曾经获得过国家专利,破皮鞋生产食用胶,居然还是受保护的,天下奇闻,恐怕莫过于此。如今专利虽已失效,但有一个问题却不得不追问下去——这种害人不浅的技术,当初是怎么通过严格的专利审核的?

设置国家专利的目的,是鼓励和保护发明创新,但专利之审核,却不能陷入“唯技术论”的泥沼之中。实际上,为了遏制专利审核的“唯技术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已经做出明确限制: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此外,《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也明确禁止制革厂鞣制后的废料用作食用明胶原料。这些法律法规的目的就是“技术要为公共利益让路”,一项技术,不管它怎么创新,只要妨害公共利益,就应该被束之高阁,更不用说获取国家专利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也说,审核专利申请时,将重点考虑这些遏制“有害专利”的法律法规,那么,“皮革废料制食用明胶”这一有害专利,当初又是怎样通过审核的呢?审核者又该承担怎样的渎职责任?

无视公共利益、只管产业价值的“唯技术论”已经害人不浅,其中食品和药品领域更是重灾区。如成为国人心中永远之痛的“三聚氰胺事件”,往生乳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就曾被视为行业内的新技术,成为节约成本、提高产值的典型。但正是这样的所谓新技术,却害了无数的人。而我国食品领域添加剂泛滥,也是“唯技术论”结出的恶果,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面粉增白剂,居然也在公众质疑声中顽强生存了二十几年才被禁用。

食品安全事故频出,“还能放心吃什么”成了天问。打补丁式的整治,无法杜绝食品安全事故,更无法挽回人们的信心。树立“公共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走出“唯技术论”的泥沼,不管是行业利益还是其他经济方面的考虑,都应该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为前提,如此,食品和药品行业才能正本清源,国人才能有“吃得安全”的基本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