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排污新建项目久试不验的主原与治理对策
(2011-06-15 11:21:19)
标签:
财经 |
分类: 环境保护 |
违法排污新建项目久试不验的主原与治理对策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2011年6月15日
各地环保部门在每年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中,都会发现一些新建项目存在久试不验现象。为何会存在这种现象?怎样才能消除其中的违法行为?
一、久试不验主要有以下原因
1、环评不实
新建项目在建设前进行环评时环评文件与实际不符,有的避重就轻,为了躲避污染物总量限制关口,隐瞒了主要产生污染的工序,说什么不产生污染、污染物零排放等。这些项目建成试运行后自知环评不实不敢验收。有的擅自降低环评等级,该编制报告书的编制报告表,该编制报告表的编制登记表,环评单位立场不客观、审批部门不认真审查,以至于项目建成后无法通过综合验收。
2、批建不符
有的项目没有严格落实审批要求,在实际建设中出现批小建大、擅自改变或增加生产工艺、擅自改变建设地址等批建不符的情况。
3、未批先建
有的企业在没有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建成后偷偷投入生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被举报后才被发现。之所以存在未批先建情况,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企业环境意识淡薄,对环保认识不到位,“只管赚钱,不管环保”;二是一些建设单位存在侥幸心理,知法犯法;三是招商引资的政策指导不到位,以为企业可未批先建;四是少数地方的环保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有的地方执法人员不足,令一些企业成为漏网之鱼。
未执行“三同时”。项目建设中防治污染的设施没有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没有建设或还没建成就擅自进行试生产。
治污设施技术不过关。有的企业在上治理污染的设施时考察不够,匆匆决定治理污染的工艺和技术,设施建成投入试运行后技术不过关、工艺不成熟,以至于不能做到达标排放,不能申请验收。
二、六大对策治理久试不验问题
1、强化环评专家评审论证
在项目建设前的环评阶段,精心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对比同行业看有无漏掉的污染环节,有无避重就轻的现象,从而堵住漏洞。
2、加强建设期间的环境监管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建设项目审批后环境管理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加大现场监察频次,努力实施从项目建设到建成投产全过程跟踪管理,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环评批复的各项环保措施。经常开展专项检查、拉网式排查,对批建不符的责令其停产,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对“三同时”落实不到位的责令其停产,限期完善配套设施。对久试不验的,限期申请验收,仍不能通过验收的,责令其停产整改。
3、严把项目试生产关口
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不能实现“三同时”的不准试生产,项目建设地点、性质、规模、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不准试生产。
4、加大打击力度
经常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建设单位未落实“三同时”制度、久拖不验、久试不验和未经环保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就擅自投入生产的进行专项整治。加大对久拖不验、久试不验项目的执法力度,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责令其停产并处以罚款,绝不姑息迁就。
5、落实绿色信贷政策
定期向金融部门通报对新建项目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提出对新建项目久试不验的处罚措施,将其列入黑名单,指导金融部门进行绿色信贷。
6、强化责任追究
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新建项目本着“谁招商谁负责,谁建设谁担责”的原则落实责任追究制。对不落实环评审批要求、不落实“三同时”制度、久试不验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