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百事论谈 |
高等教育的悲哀:“关门办学”与“开门收钱”
严循东
“我曾经看到一些大学教材,在我熟悉的领域,竟然还在用上个世纪40年代的资料。我当年就是用的这种教材,半个世纪以来这些内容都没有变化。”3月13日,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委员在政协小组讨论会发言时指出,我国大学“关门办学”严重,部分教材远落后于科学进展(引自:3月14日《京华时报》)。
何谓“关门办学”?大学教材落后于科学的发展,此为其一。虽然说,教材的编写有一套规范,但无论如何,半个世纪不变,于情于理于学生都说不通。其二,专业设置落后于时代。专业往往与教材同进,在教材半个世纪不变的情况下,指望专业设置与时俱进,实为奢想。其三,则是办学与实践脱钩。媒体曾有报道,南京一女孩,花了5万元,学了5年计算机,竟然连软件都不会装。学生就业难,与这一“关门办学”模式不无关系。
这边“关门办学”,那边“开门收钱”。在实行教育产业化的今天,大学的大门越来越高大、奢化。据闻某大学,竟然花费千万元建豪华校门。这种用金钱堆积起来的大门,怎不让人望而却步,怎不与世界隔绝?钱从哪里来,一定的时限内,财政拨款有限,为了能建这样的豪华大门或者大楼,“开门收钱”无疑让许多大学校长顶礼膜拜。
“关门办学”与“开门收钱”两者的同时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当一所大学的主要精力用在谋取利益、建设大门大楼时,又怎么能指望它尊师重教,又怎么能指望与时俱进提高教学质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