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环境保护 |
警惕:生态环境——有水皆污 逢雨必酸
严循东
朋友们,当你看完此文后,有何感想呢?想一想,南通市天一智能设备有公司研制的“TY-SBR间歇式废水处理设备”在推广应用上困难重重,心中确实很不是滋味。但愿此文能唤醒国人的环保意识,及地方政府的天人合一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已经集中出现:“有水皆污”、“逢雨必酸”、“污染之重,触目惊心”、“不能再拖下去了”、“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偷排废水、弄虚作假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排污单位对于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情况虚报瞒报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大量直面现实的词汇和语句,令人震惊,让人警醒。
一、近三分之一监测断面为劣五类水质
近年来,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专项行动,为严明法纪,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近3万件,关闭污染企业2600多家,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震慑作用。
但是,我国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到524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26%。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监测断面依然为劣五类水质,失去了生态功能。
黄河流域有四分之一的监测断面为劣五类水质。黄河流域共有12条支流,检查组实地察看了污染比较严重的4条支流。这四条支流及其流域由于径流量小,自净能力差,现在几乎到了有水皆污的地步,污染之重,触目惊心。
群众形容陕西渭河为“八百里秦川,一千里污染”。究其原因,主要是沿河两岸大量造纸企业的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入河道。渭河每年接纳的废水达到6亿吨以上,接纳的化学需氧量达到27万吨,几乎相当于其环境容量的4倍。
延河也是黄河的一条支流,监测断面有40%为劣五类水质,主要是石油类的污染物。陕北地区石油类污染物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已成为一大隐患。延安群众对延河正在成为一条黑水河深感痛惜。
汾河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现在的监测断面中,有66%已经成为劣五类水质,自太原以下的水体完全失去了生态功能。汾河每年流入黄河的水量在3亿吨以上,其化学需氧量浓度超过国家三类水质标准的7.3倍,氨氮超标20倍。
三峡水库干流仍然保持着三类水质,但库区支流水质逐步变差,在监测断面中,有57%为四类水质。水库蓄水后,回水区已经多次出现“水华”现象,这表明水体已经开始富营养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目前水质达到二类标准,但库区水体已经出现中度营养状态。
水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许多老企业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一些新建的企业也不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建设废水处理设施。或者即使建了,有的运行也很不正常,不能做到达标排放。
二、三分之一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能源结构调整、集中供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些年来,各地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步伐,但仍有40%的城市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二级标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
能源结构调整、集中供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些年来,各地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步伐,但仍有40%的城市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二级标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也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2005年,全国烟尘排放量达到1182万吨,不仅没有完成“十五”计划削减9%的指标,反而还有所增加;工业粉尘排放量达到911万吨,也没有达到“十五”计划的削减目标。
三、环保力度到了非下大力气的时候了
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务院领导同志尖锐地指出,一是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过多,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比较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三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狠抓思想认识的落实、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的落实、狠抓资金投入和有关政策的落实……盛华仁一口气以六个“狠抓”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出了建议。“要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环保责任挂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盛华仁的话语重心长,也意味深长。
中国已经出台《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依此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问责制。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透露,全国人大环资委正在就“惩罚力度”问题进行研究,就是要加大对违反环保法律现象的惩罚力度,提高惩罚额度,以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