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其实还可以这样读
——有感于精读绘本
每周末我们都会去借书,顺便在图书馆大看一番。有些书仅限于在图书馆看,有些书可以借回家。宝儿同学在图书馆那是非常高效地,挑书、看书、听我们讲书,决不浪费一分钟,而且每次总是坚持到闭馆不撤不行时才一步三回头地跟我们回家。

上次看书时,宝儿挑中了这本《晚安,大猩猩》,让爸爸讲。不夸张地说,这本书爸爸确实讲过N遍,已经彻底审美疲劳了,不想再讲,但宝儿又坚持看,所以,俺来!
一方面因为确实是一本非常熟悉的书,所以俺想讲出些新意,另一方面当然咱也想表现一下,做个表率,冒充下有耐心的妈妈(俺绝对不是,这点俺很有自知之明,但咱有向上追求的精神
)。带着这些小算盘,俺开始给宝儿讲故事,而且比平时更留心。
讲了一遍之后,俺知道文字上的东西实在是没啥可挖掘的了,不管俺换什么语气,感情多充沛,也就这样了。随着俺的注意力转移到画面上,竟然还真被俺找到了以前忽略的地方
。

除了文字上的讲解外,图画上俺也找到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的那条俺以前看见了,但因为受文字限制,也不想打断思路,所以一直没讲给宝儿听。暗的那一条真的是这一次才发现的。这是成年人在看绘本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关注点在文字上,对于画面,我们运用的是整体的理解力,看一眼就明白了,不会再一点一点地扣细节,很多小的细节容易被我们忽略,因为我们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借助画面的力量和手段。而孩子,尤其是像宝儿这样尚不识字的孩子,他们在看绘本时关注的是画面,因为达不到扫一眼就明白全部的程度,所以他们会一点一滴细致地看,对画面的理解更胜于成人。
先说那条明线吧——这只小老鼠。它在这本书中的分量是仅次于主角大猩猩的,从头到尾都是那么抢镜头。尽管它的个头最小,可是出镜率很高,每一页都能发现它的足迹,就像斯凯瑞笔下的金虫子一样。大猩猩致力于和管理员斗智斗勇,而这只小老鼠则致力于跟大猩猩斗智斗勇。从一开始开动脑筋拿了大猩猩的香蕉,到最后吃完香蕉美美地睡在大猩猩身边,他费的心思以及难度系数绝对不比大猩猩逊色。可正文中绝没小老鼠半个字眼儿,一切的领悟尽在画面中。别小看这小家伙,真得挺出彩。我专门和宝儿捋了一遍小老鼠的线索,就像当初找金虫子一样,没找到一个都让宝儿兴奋不已。这一本书看出两个故事,值!
再来说说那条暗线——钥匙。这条线索我确实是这次才发现的,以前真的完全被我忽略掉了。看到管理员腰上那一串彩色的钥匙没,这是另一个细节。
每个动物的笼子/房子/围墙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而钥匙的颜色对应的是笼子的颜色。不是大猩猩已经聪明到在这一串钥匙中顺利地分辨出究竟哪把能够打开哪扇门,估计这一点恐怕连管理员都难以做到,所以才会有了这种颜色上的区分,一目了然。这就完全可以理解了,颜色相同的就是正解。聪明伶俐的大猩猩也就凭借着这一点顺利地打开每种动物的笼门。
如果说小老鼠的插入丰富了这个故事的话,那么钥匙的颜色设计更体现了绘本作者的匠心所在。如此细致入微的情节设计让故事更多彩,也更合理。于是,我跟宝儿又跟着这串彩色的钥匙看了一遍。这一次,我们一问一答,来了个颜色对对碰,哈哈,玩得不亦乐乎。
就这样,在第N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又一口气读了三遍,而且遍遍不同,每一遍都像是在看一本新书。这种惊喜和发现不但让宝儿快乐,也让我大有成就感。从余光中能感觉到宝儿爸也没注意过这些细节,我们的读法肯定让他意识到了什么。
感谢你,我的宝贝儿,没有你的坚持,妈妈也看不到这么精彩的内容。所以,哪怕是一本读烂了的书,第烂+1次还是会读出不同的味道。耐心陪孩子读书吧!成全了TA,也陶冶了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