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影视制作采访李先生和他的“地动仪”

(2008-05-30 15:11:30)
标签:

爱在中国行

地震

绿丝带

杂谈

汶川

西安影视制作

阎可

王导

闫总监

http://img1.qq.com/xian/pics/10750/10750150.jpg

地震让西安不少市民至今心有余悸,而时不时的余震更是让人草木皆兵。久而久之,不少市民疲惫不堪,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是否发生余震,一些市民自制的简易“地动仪”应运而生。

啤酒瓶:灵敏性有点差

啤酒瓶,是大多数市民选择的第一代“产品”。

12日汶川地震后,吕先生在睡觉前将一个空啤酒瓶倒置,放在床头柜上,一连几个晚上都是如此。

“地震了,啤酒瓶肯定要倒,发出声音就会惊醒我。”

很快,吕先生就发现啤酒瓶的“灵敏度”极差,“我都感觉到椅子在不停地晃,啤酒瓶就是不倒。”

此后,吕先生用两个啤酒瓶一正一反,瓶嘴对瓶嘴放在一起,但“啤酒瓶自身的重量较大”,一般余震根本对它“构不成威胁”。吕先生只得放弃啤酒瓶“地动仪”。

笔帽顶盘子:太费事儿

赵先生的“地动仪”灵敏度好多了,他用的原材料是一个圆珠笔笔帽、一个盛菜用的大瓷盘。

将笔帽竖立在桌子上,然后把大瓷盘小心翼翼地搁在上面,“瓷盘地动仪”就做成功了。“稍微动一下,盘子就失去了平衡,倒了。”

当然,“瓷盘地动仪”也有它的弊端,“把盘子摆好,要花去好长时间”,有时要花近十分钟才能进入“待命状态”。

还有,“如果盘子打碎了,几块钱就没有了。”似乎有点浪费。

矿泉水瓶:很累很紧张

陈小姐用的是“光控型”,即用自己的“目光”去发现。

27日,宁强发生余震,西安的陈小姐在单位第一个反应过来。“地震了,快跑!”还没等同事们反应过来,陈小姐已经开始往楼下跑。

原来,陈小姐的办公桌上方倒置着一个矿泉水瓶,里面有半瓶水,在时不时地“眼光监控”中,一旦有“异样水纹”,马上夺路“逃生”。

李小姐采用的方法和陈小姐大同小异,她在花瓶里放置了一片花瓣,花瓣晃动的时候,也是她逃生的时候。可是“时不时地要用眼睛去看”,让李小姐“很累很紧张”。

自己动手做个电子报警器

市民李健将自己动手制作的“电子地震报警器”示意图,发送到了华商论坛,受到不少网友追捧。“我平时睡觉睡得很死,瓶子倒下根本不会醒过来。”这两天,李健用一盆水、几根导线、几个电子元件、一个蜂鸣器、一块电池,组合在一起,就制成了一个电子“地震报警器”。

一根导线放置在水中,另外三根导线距离水面只有一两毫米,发生余震,水面稍有晃动,电路被接通,在继电器的“带动下”,蜂鸣器响个不停,直到把李健吵醒,“足够我躲到床底下了。”

李健说,“导线”距离水面的高度、水面表面积的大小都决定了“地动仪”的灵敏度,而所有的这些电子元件加起来,价格也不会超过10元钱。

不过,“电子地动仪”也有它的短处:第一,灵敏度太高,如果有风吹过来,就可能“报警”;其次,如果没有一点电路基础,还真不容易“制造”。

四种“地动仪”各有利弊。不过,市民李先生的话最有道理,好的“地动仪”不如有个好心态,心态若不好,再好的“地动仪”也会让你草木皆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