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附小:“1+X课程”深度解读

(2015-07-14 20:18:15)
标签:

清华附小

“1x”课程

分类: 课堂改革与课程建设


                    “1+X课程”深度解读

原创 2015-07-14 窦桂梅 胡兰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和谐、完整的人,必须指向人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追求完整的生活、完整的人生。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部都在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年磨一剑,百年铸名校。清华附小作为百年老校明确提出了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1+X"课程设计。这些经验,接下来我们将一一呈现。
文/窦桂梅 胡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基于学生发展素养的“1+X课程”构建

 


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适合学生整体、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
1重整课程结构课程品质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课程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传统的课程结构在育人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缺少自主性,忽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适应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为此,必须重整学校课程结构。
为实现课程目标,学校精简、整合国家课程,创生适合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一套基于国家课程且高于国家标准的、符合清华附小学生发展需要的“1+X课程”体系。
“1”指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我们把原来的十几门课程,根据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整合为五大领域:“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这五大领域指向的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公民道德、国家认同、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学会学习。
“X”指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包括学校个性课程和学生个性课程两个层次。“X”指向的是与学生个性气质相契合的核心素养,如创新素养、人际交往素养等。学校个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体现学校育人特色的必修系列课程;学生个性课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众多适合自己的多元化选修课程,包括特需课程,鼓励学生自创课程。“1”是“X”的基础,“X”是“1”的补充、延伸、拓展。两者相辅相成,融合共生,动态平衡,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目前状态下,“1+X课程”中的“1”与“X”追求的是“0.618”的黄金分割比值。“+”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1”与“X”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趋于合理的整体的课程结构。既使学生学好国家规定的核心知识、形成核心能力,又能在这个基础上使知识得到拓展或深化,使能力特别是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提升,满足学生个性需要。
“1+X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儿童更好地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与世界的开放联系中不断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创生意义,从而更加有效地面对现实问题,成就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http://mmbiz.qpic.cn/mmbiz/8QE6ibFHJYQ4dIW7ehSzIDZbvMzKwIZscd1TWo7DKCJ4IBrZOrrmNb38jYb9micqM68QwgGJ8SJZarWzgFQHSC8A/640?wx_fmt=jpeg&wxfrom=5

2重构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长期培养,而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则是其重要保障。国家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应当使之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途径。但由于地域、学情的差异,学校要依据具体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调试及补充。
为此,我们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依据,在把握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梳理、整合各版本教材的课程内容、规划了我们的课程实施。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制定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质量目标指南》,据此明确了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策略,并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包,达成了国家课程标准的细化、具体化。二是研发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课堂乐学手册》,将教学内容的课堂落实方式呈现出来,取代了传统的练习册,达成了课堂目标的操作化,也实现了减负增效。
其次,在学校整体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凸显“阳光体育、书香阅读、创新实践”三大特色。
一是强调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每天体育三个一”(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和晨练微课堂,每天每个学生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为学生打下健康身体的底子。
二是强化母语,通过语文学科本身的改造,适当增加学习时间,补充大量诵读、阅读、积累内容,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三是强化创新实践,每周一次90分钟的创新实践课等,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合作、探究,在校内外学习场所内进行研究性学习,打下创新的底子。
三大特色,既是实现“五大核心素养”的体现,又为学生在各学科中形成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http://mmbiz.qpic.cn/mmbiz/8QE6ibFHJYQ4dIW7ehSzIDZbvMzKwIZscWVd7D8ZxMzXj3GfunFh10sJ7mjLzUNTdJkTAqXLVmfV26ysh7FnYBg/640?wx_fmt=jpeg&wxfrom=5
最后,开发丰富的个性课程,基于清华特色,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校个性课程包括:主题阅读、清华少儿数学、英语视听、书法、足球、戏剧、DI课程、3C(Care、Connection、Creation)课程等;学生个性课程包括:运动项目自主选修、艺术项目自主选修、科技项目自主选修、“一条龙”课程、“种子”课程以及众多自创课程(如水木秀场、名生讲堂、水木TV、校园吉尼斯等)。
这些课程涉及五大板块,消弥了学科边界,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彰显了我校“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课程理念,受到学生的欢迎。
3固化课程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忌空洞灌输,应当引导学生在教育情境中自我建构。
就学习方式而言,面对整合后的学习内容,学校更强调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然后在小组内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清华附小的课堂强调“预学、共学、延学”的动态三环节。预学——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不懂的问题,带着准备和疑问走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共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师生、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在质疑、释疑的循环中获得持续提高。延学——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改变传统的认知方式,实现核心素养的自我建构
就学习空间而言,教室里学生的座椅由“秧田式”变为“卡包式”,便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同时教室依据功能进行分区,分为集体学习区、单独辅导区、自主学习区、作品展示区。既为不同需要的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同时也让教室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除了教室,清华附小力争将校园建成儿童乐园、生态田园、书香校园,校园里植物多、书多、健身器材多,到处都有供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资源,校园成了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
就课时安排而言,清华附小改变了以往40分钟的固定课时,长短结合,张弛有度。“基础课时”35分钟,主要用于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大课时”60分钟,主要用于整合课程的实施;“微课时”10或15分钟,用于晨练、晨诵、习字等;“加长课时”90分钟,用于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综上所述,我们的课程改革,就是力图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原事物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状态,使原来学科本位的多个知识纵横联系,聚合裂变,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世界、整体考察、系统思考、全面发展。避免重复、零散、琐碎,消除高耗低效,在五大板块整合的过程中,更加突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百年清华附小正焕发青春,通过对核心素养及核心素养导向下“1+X课程”的深入研究,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加接近本真,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整个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走向新阶段的“成志教育”。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杂志2015年第13期
插图来源:清华附小学生作品
责任编辑:施久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