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效果明显 混合动力汽车备战产业化

节能效果明显 混合动力汽车备战产业化
Motorlink综合发表于: 2013-11-07
http://www.motorlink.cn/img/waterImg/motorlinkColorWaterMark.png混合动力汽车备战产业化" TITLE="节能效果明显 混合动力汽车备战产业化" />
因为综合比较来看,现阶段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车企迅速降低平均油耗的最佳选择。混合动力汽车利用现有传统汽车的资源便可实现,不需增加额外的配置,而从成本上看,以一辆配备10千瓦电池、20千瓦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计算,批量生产后每辆车增加的成本约一万三千元,而节能效果却能达到50%。
本土企业
为混动车配套 科力远投产首条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
10月28日,总投资6亿元的国内镍氢汽车动力电池项目——湖南科力远长沙工厂正式投产,开启了混合动力汽车核心零部件——电池的国产征途。
科力远长沙工厂的镍氢动力电池项目初期可年产6万台套镍氢汽车动力电池,至2018年将实现年产30万套汽车动力电池产能。该工厂以全球三大镍氢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厂之一的日本湘南工厂的团队和技术为基石打造中国首条全自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将为国内车企提供混合动力汽车所需的镍氢动力电池。据科力远总经理罗韬透露,如此的产能规划是根据车企需求得出的,这意味着按照国内车企的规划,至2018年中国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达到30万辆的规模。
在此番规划的背后是,不仅是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公司与科力远签约,商定长安汽车未来所有混合动力车都采用科力远的电池,一汽、上汽、广汽、吉利等车企也欲借科力远将其配套电池。此外,今年5月,丰田也与科力远签署了合资意向,在江苏常熟成立科力美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主营搭载于汽车的镍氢蓄电池的开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上汽、一汽等自主车企向工信部讨要混合动力补贴
目前,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等车企也推出了混合动力车,但成绩并不理想。中国汽车协会秘书长董扬称,目前国内完全掌握微混车型怠速起停技术的车辆仅有两家企业,据了解这是混合动力技术里最“简单基本”的技术。
之所以政府一直未先行补贴,在坊间普遍看法是,因为目前国内车企技术并不过关,且丰田一家独大,至今在全球销售已超过500万辆,而且丰田多年前已布局国产混合动力车型,若出台补贴政策,则丰田将成为最大受益者,或将在中国独霸混合动力轿车。
或许基于上述缘由,国家一直迟迟未出台混合动力汽车补贴等相关政策及发展方向,而是希望企业做出一些相关成果后再明确具体路线。所以,企业也不敢冒然大规模投入研发等,企业与政府处于双向等待状态。
但在目前,混合动力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略高,如中国国内部分厂商的混合动力车可以在车辆售价提高20%-30%的情况下实现节油10%-30%。包括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在内的诸多车企希望政府能给予补贴及优惠政策,让其初期开拓市场。
在2012-2020年汽车业发展规划中,中国政府要求中国汽车制造商到2015年将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100公里,到2020年降至5升/100公里。一汽集团的高级工程师田洪福认为,可以依靠传统汽车实现2015年的目标,但如果不采用混合动力车技术,则几乎无法实现2020年的目标。
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呼吁,针对低于三阶段油耗法规25%-35%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事实全国范围的销售补贴,并直接补贴到企业。对符合要求的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给予购置税减免,并在公车采购上给予政策倾斜,对相关龙头企业给予产业化研发应用支持。
根据最新规定,2020年国内乘用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要由目前的7.38升/100公里,降至5升/100公里。尽管目前我国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并不能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享有相同的高额补贴,但这一油耗限值政策的倒逼,仍然令一些汽车厂商重新掀起了对混合动力的热情。
因为综合比较来看,现阶段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车企迅速降低平均油耗的最佳选择。混合动力汽车利用现有传统汽车的资源便可实现,不需增加额外的配置,而从成本上看,以一辆配备10千瓦电池、20千瓦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计算,批量生产后每辆车增加的成本约一万三千元,而节能效果却能达到50%。
本土企业
为混动车配套 科力远投产首条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
10月28日,总投资6亿元的国内镍氢汽车动力电池项目——湖南科力远长沙工厂正式投产,开启了混合动力汽车核心零部件——电池的国产征途。
科力远长沙工厂的镍氢动力电池项目初期可年产6万台套镍氢汽车动力电池,至2018年将实现年产30万套汽车动力电池产能。该工厂以全球三大镍氢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厂之一的日本湘南工厂的团队和技术为基石打造中国首条全自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将为国内车企提供混合动力汽车所需的镍氢动力电池。据科力远总经理罗韬透露,如此的产能规划是根据车企需求得出的,这意味着按照国内车企的规划,至2018年中国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达到30万辆的规模。
在此番规划的背后是,不仅是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公司与科力远签约,商定长安汽车未来所有混合动力车都采用科力远的电池,一汽、上汽、广汽、吉利等车企也欲借科力远将其配套电池。此外,今年5月,丰田也与科力远签署了合资意向,在江苏常熟成立科力美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主营搭载于汽车的镍氢蓄电池的开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上汽、一汽等自主车企向工信部讨要混合动力补贴
目前,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等车企也推出了混合动力车,但成绩并不理想。中国汽车协会秘书长董扬称,目前国内完全掌握微混车型怠速起停技术的车辆仅有两家企业,据了解这是混合动力技术里最“简单基本”的技术。
之所以政府一直未先行补贴,在坊间普遍看法是,因为目前国内车企技术并不过关,且丰田一家独大,至今在全球销售已超过500万辆,而且丰田多年前已布局国产混合动力车型,若出台补贴政策,则丰田将成为最大受益者,或将在中国独霸混合动力轿车。
或许基于上述缘由,国家一直迟迟未出台混合动力汽车补贴等相关政策及发展方向,而是希望企业做出一些相关成果后再明确具体路线。所以,企业也不敢冒然大规模投入研发等,企业与政府处于双向等待状态。
但在目前,混合动力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略高,如中国国内部分厂商的混合动力车可以在车辆售价提高20%-30%的情况下实现节油10%-30%。包括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在内的诸多车企希望政府能给予补贴及优惠政策,让其初期开拓市场。
在2012-2020年汽车业发展规划中,中国政府要求中国汽车制造商到2015年将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100公里,到2020年降至5升/100公里。一汽集团的高级工程师田洪福认为,可以依靠传统汽车实现2015年的目标,但如果不采用混合动力车技术,则几乎无法实现2020年的目标。
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呼吁,针对低于三阶段油耗法规25%-35%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事实全国范围的销售补贴,并直接补贴到企业。对符合要求的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给予购置税减免,并在公车采购上给予政策倾斜,对相关龙头企业给予产业化研发应用支持。
前一篇:广汽丰田将加码混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