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首发于钱经杂志
熊市防守的核心在于仓位
最近,有朋友股票仓位很重套的又深,问我是否要减仓?这类问题都属于开始选择错了后再怎么擦屁股的技巧;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老祖宗早就训诫过的。弱势首重防守,持仓低是战略核心。无论持有什么品种,好到全能冠军,只要仓位重,就意味着进攻;前后思路要一致。所以开始不要犯迷糊,就不会后面恁被动。除非你想守它个天荒地老,反正就算是一猛子朝底下扎,也没打算再浮上来换气,就无所谓减不减仓的问题。
索罗斯曾说,看错看对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对时你的仓位有多大。仓位是资金管理的牛鼻子,是所有战略战术意图最后得以体现的关键。“买入持有”的传统价值派策略在2008年的熊市里损失惨重值得反思,但跳蚤一样频繁的短线进出也同样不值得骄傲。短线的技术冲浪派有一个致命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当你轻仓搞时,好像正确率挺高,但一旦略微多下点本钱,好运气似乎突然就没了。极轻的仓位跳来跳去,最后的收益结果与其说是智慧的体现,不如说是概率的分布问题。
我们做资金管理者,风险控制永远是第一位的。拿客户的资金去激进地实践自己的赌注是鲜有成功者。比如,你新接手一笔资金,在你还没有为这笔资金累积一定的利润做安全垫前,如果你贸然重仓出击,搞对了,客户兴奋觉得你太大牛了,但要是搞错了呢?私募资金管理这个行业,本身容失误率是非常低的。净值数字是永恒的裁判,信任永远是建立在正收益之上慢慢累积起来的。
因此,这个时候,尽管你有为客户盈利的雄心壮志,你也得掌控好自己那双下单的欲望之手。在账户累积一定的利润安全垫之后,逐步提高仓位运用。赢的心态会相互正反馈正激励,一开始就陷入泥潭,再想抽身就费劲多了。
最近3年来,市场一直走熊,指数整体在下行,跌幅超过了40%。在一个下行趋势的通道里,高点逐级而下,每到一个高点,筹码便套现而出,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对未来整体的预期不好,而东西又太贵。以我十几年在二级市场里觅食的经验看,国内无论是散户还是所谓公私募精英,能在2000家上市公司里持续准确找到逆势成长的标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一是在一个行政效率低贪腐成性的A股生态下,权贵互相勾结导致了必然的新股一出生就泡沫巨大;二是可持续高成长的公司凤毛麟角,皇冠上的明珠是稀缺的,任何企业发展都挣脱不了发展周期。
在这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生存实属不易。不同的风险标的要匹配不同的仓位组合,而仓位的动态调整也同样重要。当前,A股市场唯有通过对企业高成长阶段的投资才能弥补估值的平均高估,方能让净值逆流而上。而这类企业随着业绩增速的放缓,预期的降低,估值水平将下行很快,风险积聚,买入后希望一劳永逸的享受高成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动态的仓位调整如同下棋时的排兵布阵,棋经有云:“夫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投资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