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岁白血病女童写百字遗嘱“期待”——我命的2011高考作文模拟题

(2011-06-07 14:44:24)
标签:

教育

6岁白血病女童写百字遗嘱“期待”——我命的2011高考作文模拟题

(附学生作文)

 

2011高考作文题公布了,四川的是《总有一种期待》。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到了我命的一道题。

今年4月,《求学·高分作文》杂志向我约稿,内容之一就是命一组高考作文模拟题。适逢四川新闻网发布了《四川6岁白血病女童写百字遗嘱 网友心疼吁公布捐款账号》这样一则新闻,新闻中的主人公——6岁白血病女童赵惠平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与此同时,一则十分理想的作文材料也从“天”而降。于是,我立即将之编成一道高考作文模拟题。此题传到杂志编辑部,编辑先生也觉得材料好,进一步向我约一篇学生作文。在四川省金堂县教研室黄素清老师和金堂中学车大伟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学生作文也很快写成。于是,作文题及学生作文都上了《求学·高分作文》杂志今年的第六期。

下面是我命的高考作文模拟题和学生作文,以及我的点评。

 

材料作文

①题目:

读下面一则新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川6岁白血病女童写百字遗嘱 网友心疼吁公布捐款账号

四川新闻网达州413日讯(记者靳廷江)年仅6岁的四川万源女童赵惠平,在得知自己患了重病、家里又无钱医治后,竟悄悄留下“遗嘱”:希望把自己视为唯一“财产”的布娃娃,留给班主任袁老师。此事经四川和重庆两地媒体报道之后,立即在全国引发热议,各地网友纷纷留言表达捐款意向,希望媒体能够公布募捐账号。

413,重庆商报记者赶赴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见到了小惠萍和来渝照看她的姑姑赵仕琼。赵仕琼告诉记者,小惠平在310日给爸爸妈妈写了一封101个字的“信”,“我知道我生了白血病……我家住农村,没有太多的钱来治病,爷爷奶奶还xū要你们来照gù……如果我的病治不好,请将我的布娃娃送给我的班主任老师——袁老师。”隔壁病床的病友刘女士说,她曾目睹小惠平亲手写下这封信

记者也拨通了万源市魏家中心小学校袁霞老师的电话。24岁的袁老师泣不成声地告诉记者:“惠平在班里太乖了,活泼、可爱、成绩也好,我一直把她当亲生妹妹看待。”

自从小惠平住院后,袁老师每隔几天就会打来电话询问病情。袁老师哭着说:“我好想去重庆陪着惠平,让她知道老师和同学们一直都很爱她,我们都在等她回来。”

(转摘自新华网科教频道)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写作参考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本身是一则新闻,其新闻事实有着极强的震撼力,任何人读了都不能不为新闻中报道的人物赵惠平所动容,心中不能不激起巨大的感情的波澜,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

A.角度和立意

写这篇作文,可从正面写,谈读了这则新闻后受到的感动,或是赞扬赵惠平的坚强和美好的心灵,或是赞扬小惠平和她的老师之间的真挚感情,或是赞扬全国的网友及更多的人的爱心;可从不同的侧面来写,如由此联想到慈善事业,联想到扶贫工作,联想到攻克白血病这一世界医学难题,等等。也可综合以上内容的若干方面比较全面地写。

B.标题试拟

a百字遗嘱  万分震撼

b不忍卒读的遗嘱

c此遗嘱非彼遗嘱

d面对死亡

e超乎寻常的淡定

f致小惠平的伊妹儿

g惠平不哭

h小惠平,我爱您!

i师德的力量

j攻克病魔  救救孩子!

k慈善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l让扶贫的力度再大些

C.文体选择

这道作文题适合于众多的文体,但又似乎写议论性散文及抒情散文和书信更好。如要写书信,其更有利于作者直抒胸臆,实际上,书信的“外壳”中,记、议的成分都有了。

一点说明:关于扶贫,据新华社3月6日的报道,记者从国务院扶贫办了解到,“十一五”时期,全国贫困人口从6431万减少到2688万,五年减少3743万。对于扶贫,应该从积极的意义来写,不要不负责任地无端指责。

 

活过的痕迹

四川省金堂中学高20111班:周 龙

 

我想我的祖先是可怜的,没有一本家谱,也就没有关于他们的一切,包括名字。我也知道可怜的不只是我的祖先,历史淹没过太多人,不论尸骸与生平。我也猜,那个小女孩应该是幸运的,她至少留下过一个布娃娃,一个还可以让人想起自己,可以让人思念自己的见证。我甚至认为,她是幸运的。得白血病的人很多,但有几个还有机会为自己写下遗书?有几个还被人记住?又有几个还能留下些感动?留下些记忆?留下自己活过的痕迹?

但我也深知,她活过的痕迹不会绵延太长,也许就在她死后的几个月,也许几年,但绝不会是一个时代,更不会是一个世纪。毕竟,如果历史的河流里只漂浮着布娃娃,那河水应该有多么的浅啊。

也许,当提到活过的痕迹时,许多人会想起那艰难的抉择。是忍辱负重,还是一死了之。都知道,司马迁选择了前者。也许他可以选择死,既免去了宫刑的痛苦与羞辱,也落得了个知耻不怕死的认可。但这种认可又会持续多久?这种认可又能给予多少荣耀?死,只会让他生的痕迹骤然绝断,更会让他活过的痕迹烟消云散。不得不承认,司马迁的选择是伟大的,一本《史记》诠释了所有的痛苦与伟大。

但再回望历史,又有几个人像司马迁那样幸运呢?又有几个人的生与死只是个人的忍受与逃避呢?又有几个人的还有那漫漫长夜让自己选择呢?历史演变得太快,许多人都只是在一瞬间的触动后默默投向了无限悲壮的事业。我们不能说他们不伟大,尽管他们活过的痕迹早已淡化。就像当我们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我们说不出他们的生平,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那种祖国版图被划破时发自男儿胸膛的怒号却久久让我们心血澎湃。也许,当自己的命运与国家联系起的时候,自己的痕迹就是祖国的未来,名族的宿命。他们活过的痕迹是我们看不见的,但一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长。

如果我问,长城是谁留下的痕迹。有人告诉我是英勇而智慧的古代人民,但绝没有人说是秦始皇。的确,秦始皇是想留下自己活过的痕迹,像长城一样延绵不绝的痕迹。但他忘了,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快乐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欢笑,用别人鲜血涂抹的痕迹只会被人淡忘或遗弃。如果硬要说长城是秦始皇留下的痕迹,那道痕迹只会给他以暴君的名义,只会给他永远的唾弃,和无数悲痛的咒骂。

我想,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活着就要为自己留下痕迹。我也知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人绝不是为留下痕迹而活着。我更明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果我的痕迹跨过人民的痛苦,那我愿意选择平庸;如果我的消逝能开启一份伟大的崛起,那我宁愿变得苍白。

活过的痕迹,可以是引向人间延绵不绝的火种,哪怕自己已是灰烬;

活过的痕迹,也可以是给予给后人的思想与智慧,哪怕自己的身体已被束缚;

活过的痕迹,更可以是一份感动,一份快乐,一份细微的希望,哪怕命运只是恶魔。

活过的痕迹,应该在你心中坦荡的蔓延开去。

活过的痕迹,是六岁的小惠萍留给老师的101字遗书和布娃娃带给人的温暖、动容与深思!

点评:文章角度好,立意高,以“活过的痕迹”,诠释了人生的意义。文章既是作者的内心表白,更是对生命的感悟和礼赞。几则材料,典型而有说服力,特别是“纪念碑”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深度。语言则优美而有穿透力,特别是临近结尾处的一组排比,作者的情感达到“井喷”,又为全文的结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结尾一段,照应了文章的标题,照应了材料作文题的材料,在这种照应中,主题得以升华,“余韵”也因之而“不绝”。

以考纲的“发展等级”的要求来衡量,该文基本合乎深刻、丰富、有文采及有创新等项要求。

(正式发表时,略有删改)

 

[]

    联系电话:13668215.72

    电子邮箱:thchi@.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