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论语》——“子罕篇第九”小结

(2014-09-11 16:04:27)
标签:

论语

杂谈

分类: 论语

子罕篇第九

      本篇共三十一章,从各个方面记述了孔子的德行,除了孔子本人的言论,也多有他人对孔子的评说。细加寻绎,能看到本篇最核心的内容则是如何在一个变化万端的社会中安身立命的问题。(陈晓芬)

 

本篇出场的学生: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颜渊:姓颜名回,字子渊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本篇出现的成语:

【斯文扫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9.5)

【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9.8)

【仰之弥高】“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9.11)

【循循善诱】【欲罢不能】“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9.11)

【韫椟而藏】“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9.13)

【待贾而沽】【待价而沽】“沽(贾)之哉!沽(贾)之哉!我待贾(价)者也。”(9.13)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

【为山止篑】“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9.19)

【苗而不秀】“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9.22)

【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9.23)

【不忮不求】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源自《诗经·邶风·雄雉》)(9.27)

【勇者不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9.29)

 

我喜欢的章节:

9.11

【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释文】颜渊赞叹一声说,越抬头看,越觉得崇高,越深入学,越难以透彻。看起来是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老师很能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他以文献知识,广博我的见解,又以礼制规范,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下来都不可能。我尽了全力之后,好像学会了,立身处世的本领,但是当我想要再进一步追随老师,却又找不到路可以走了。

 

9.17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释文】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一切就像这样,白天黑夜都不停息。

 

9.28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释文】孔子说,天气真正冷了才会发现,松树与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傅佩荣老师的讲解】这句话是借着自然界的一种现象作为比喻,原先翠绿的叶子,百花齐放的景象在冬天的时候都不见了,但是松树和柏树还能保持它常青的本色。这就像我们的修炼一样不到最后关头,你很难判断到底谁是有真正的功夫。我们应该知道人活在世界上确实是有各种挑战,在你贫贱的时候,遇到困境时还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所以这段话它是充满各种启发的力量,我们只要念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内心里面也会觉得那种画面很令人感动,天寒地冻松树柏树照样是长满了叶子,照样是常青的,这里也就是我们对儒家思想的一种理解。

 

在本篇学到了两个熟知的文章引用典故的来源:

1、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里面的这句话大概是人人皆知的。但直到读了《论语》”子罕篇第九第六章“,才知道原来这六个字也是有出处的。上学的时候学《孔乙己》,只知道鲁迅用”之乎者也”来刻画孔乙己读书人的形象,却不知道原来“孔乙己”还是“引经据典“呢。

9.6

【原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释文】太宰向子贡询问,孔先生是一位圣人吧,他竟有这么多才干?子贡说,这是天要让他成为圣人,并且具有多方面的才干。孔子听到这段话时就说,太宰了解我呀,我年轻时贫困卑微,所以学会了一些琐碎的技艺,一个君子需要具备这么多才干吗?我想不需要的。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

 

2、何陋之有?

特别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那样一种生活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里面有”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次终于见到“何陋之有”的“家乡”了——《论语》子罕篇第九第十四章。

9.14

【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释文】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种地方很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去住的话,怎么会简陋呢?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