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里银杏倾秋情

(2012-12-01 12:14:51)
标签:

林中响箭

旅游

湖北

银杏

风光风情

分类: 摄影作品(风光风情类)
             十 里 银 杏 倾 秋情
晚秋初冬时节,我们与欧阳宏生、吴永和一行七人,从深圳乘坐武广高铁,来到鄂东北孝感,慕名专程来欣赏拍摄千年银杏林。领头的是老吴,认识他是十月底的新疆南疆摄影之旅。刚回到深圳,他便兴致勃勃地邀请我们去湖北,说那里的银杏正好金黄灿烂,去年11月底他去过一次,可惜来晚了,银杏树全落叶了,只剩枝桠满树,11月上中旬正是拍摄的最好时机。

摄影讲究的是色彩、光影、层次等。祖国大地,幅员辽阔,不同季节表现着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景。择优确定拍摄题材,选择拍摄时机,是摄影人重要的基本功,也是能否拍出心仪满意好作品的条件之一。影友相约,一拍成行。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鸭脚树、公孙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但是到第四纪冰川运动后几乎全军覆没,而中国的银杏树是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制成气味浓郁,香甜可口的各种风味饮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银杏树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临床应用价值也较高。银杏树同时还是一种优质的用材树。
   
银杏树可以说集众美于一身的全能冠军,它为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寿龄绵长,可达数千年。深秋时节,色彩变异,大自然如同画笔大师,将那满枝的绿叶转换成一片金黄色。郭沫若誉为“国树”,曾写诗赞道:“亭亭最是公孙树,挺立乾坤亿万年。云去云来随落拓,当头几见月中天”。 银杏树生长较为缓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需要20余年,4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叫“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

我们一早先行来到孝感安陆王义贞镇钱冲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此处是全国自然状态的“银杏之乡”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安陆白兆山隐居十年。钱冲古银杏参天连片,现有千年以上的,500年以上的和100年以上的古银杏4000多株。

 

触目处,银杏树高大优美的树形和那一片片金黄的扇形树叶,金黄的是那么干净纯粹,没有一丝杂质,那满枝的金黄色树叶,如同美丽的华盖,叠叠嶂嶂,层层尽染,在阳光下,泛着迷人的光影,晶莹剔透,通透明亮,令人沉迷。满山金黄耀眼明,十里银杏倾秋情。十里钱冲,百味人生;千年银杏,万种风情。我们将山乡农舍老屋作前景,作陪衬,以湖水溪流作环境,以黄叶、树干作特写,任意而为,取景窗的构图随意而生,田园风光、诗情画意尽显其中。

我们被美景所陶醉,大伙手中的相机快门咔嚓不停,一边大喊:太美了!爽!欧阳一边拍摄,一边用苹果手机在几个摄影QQ群、微信朋友群发布消息,上传新鲜热辣刚拍下的银杏图片。影友们纷纷跟帖:齐赞:“美得醉人!”叫好声中,一位影友说道:还是额济纳的胡杨好。说到胡杨,我觉得:胡杨与银杏属于不同风格,各有特色。与远在新疆、内蒙的胡杨一样,银杏深秋时树叶展现的也是金黄一片,色彩迷人。由于环境恶劣,胡杨现存最长的也只有800多年,而银杏树龄最长的有6000多年,2000—3000多年的在各地则为数不少。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生灵,银杏树自古就是中国人特别喜欢的树种,然而,古人尤其是大诗人描写银杏、胡杨的却不多。有关银杏的古诗词散落可见仅200多首,而关于胡杨的古诗词却难寻觅。我想,胡杨远在沙漠深处,古人难以涉足,故没点墨,而银杏大都生于江南,古人着墨不多,这就难以究其原因了。如今,现代人生活方式追求大自然,寄情山水,欣赏大美之余,歌颂赞美银杏的使命便由现代人来完成了。用相机创作,用摄影表达,我们也算为赞颂银杏之美作出一份努力。

拍摄空间,我们被处处美景陶醉,大家诗兴大发。我在微信上图时即兴写了一首:“马头墙,黄金杏,叶黄深知秋。携满山金甲,装点此关山。李白古时忘归还,千年银杏谷,引今人摄入美景,高歌吟唱几番,心醉留连忘返。”欧阳也不甘示弱,也呤唱起来:“浪迹天涯觅影路,探寻美景摄中,人生在世有几何,摄影健康乐其中”。老吴很快接着:“深秋黄叶烂漫天,白果银杏数九天,鄂北蓝天白云下,不见醉翁李白仙。”边拍边写诗,我们还是头一次。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留住美,分享美,诗随心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