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到开悟:印度奥修翻译的中国古文《信心铭》

(2014-10-09 13:03:04)
标签:

佛学

历史

文化

奥修

周秋鹏

分类: 分享发现
1、原文: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译文:

  对那些没有偏好的人来讲,伟大的道并不困难。当爱和恨两者都消失,每一样东西都会变得很清楚、很赤裸。但是如果你对它做出非常小的区别,那么天和地就被分隔得无限远。如果你想要看到真理,那么就不要持有赞成或反封的意见。内在喜欢和不喜欢的冲突是头脑的病。

2、原文: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译文:

  当事情深层的意义不被了解,你就无法达到头脑的平静。道就像广大的天空,它是完美的,在那里不欠缺任何东西,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多余的。事实上,是因为我们选择接受或拒绝,所以我们才看不到事情的本性。既不要生活在外在事物的纠缠里,也不要生活在内在空的感觉里。保持一种安详而不奋斗的心情,那么所有错误的观点就会自动消失。当你试图要以停止活动来达到被动,你的那个努力就充满了你的活动。只要你还停留在两极的某一极里,你就永远无法知道统一的整体。那些不生活在单一的 「道」里的人,

  他们在活动和被动两方面,以及在主张和拒绝两方面都会失败。


3、原文: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译文:

  拒绝事情的真实存在就是错过它们的真实存在;断言事情的空就是再度错过它们的真实存在。你越是去谈论和思考它,你就越远离真理而误入歧途。如果你能够停止谈论、停止思考,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你不能够知道的。


4、原文: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勿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译文:

  回到根部就是找到那个意义,而去追求那个表面的现象就是错过了根源。

  在内在醒悟的那个片刻,你就超越了外表的现象和空。看起来在空的世界里所发生的改变,我们之所以称之为真实的,那只是因为我们的无知。不需要去找寻真理,只要停止去持有意见。

  不要停留在二分性的状态,要小心避免这种追求。如果有一点点这个和那个、正确和错误,心神就会丧失在混乱之中。虽然所有的二分性都是来自那个「一」,但是你也不能够执着于那个 「一」。当头脑不受扰乱地存在于道里面,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冒犯它。当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再冒犯它,它就停止以旧有的方式存在。当没有去分别的思想升起,旧有的头脑就停止存在。


5、原文: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两同,齐含万像。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译文:

  当思想的客体消失,思想的主体也就消失了,当思想的主体消失,思想的客体也就消失了。东西之所以成为客体是因为有主体;头脑之所以成为头脑是因为有东西存在。要去了解这两者的相对性和基本的真实存在: 「空」的统一。在这个空里,两者是不可分的,而每一个在它本身里面都包含了整个世界。如果你不去分别什么是粗糙,什么是精细,你就不会被引诱到偏见。

6、原文: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心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沉昏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趣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译文:

  生活在至高无上的道里既不是容易的,也不是困难的。但是那些视界狭窄的人会觉得害怕而不敢决定,他们越是勿忙求快,他们的进展就越缓慢。

  执着是不受限定的,即使执着于成道的观念也是误入歧途。让事情自然进行—就不会有来,也不会有去。

  顺从你自己的本性,凡事合道,那么你就能够很逍遥而没有烦恼。当思想处于枷锁之中,真理就隐藏起来了,这样的话,每一件事都会变得昏昏沉沉而不清楚。一直以繁琐的方式来判断会带来烦恼和厌倦,从分别和区分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

  如果你想要进入「一的道」,你甚至不要去讨厌感官和概念的世界。事实上,当你完全接受它们,你就成道了。智者努力达到没有目标,而愚者却绑住他自己。达摩(道)、真理、法则只有一个,没有很多个,分别之所以升起是因为无知的人有执着的需要。想用分别的头脑来寻求宇宙的头脑是最大的错误。

7、原文: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眠,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译文:

  宁静和混乱都是来自幻象,对成道来讲,没有所谓喜欢和不喜欢。所有的二分性都是来自无知的推论,它们就好像梦,或空中的花果,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想去抓住它们。得失和对错,这些思想到了最后都必须一次被废除。

  如果眼睛从来不睡觉,所有的梦都将会自然停止。如果头脑不去分别,那么万事万物就它们的样子存在,都属于同一个本质。了解这 「一个本质」的奥秘,就是脱离所有的纠缠。当一切事物都以同等的方式来看,那个无时间性的——我本质就达到了。在这个没有原因的、没有关系的状态下,不可能有比较。

8、原文: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启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卢明自然,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译文:

  把动看成静,把静看成动,那么动和静两者就都消失了。当这种二分性停止存在, 「一」本身也就无法存在,对这个最终的究竟,没有什么法则或描述可以适用。

  对这个跟道一致的统一头脑来讲,所有自我中心的努力都会停止。怀疑和犹豫都会消失,然后真实信心的生活就成为可能。那么我们就能够免于枷锁,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执着于我们,而我们也不执着于任何东西。一切都变成空的、一切都变得很清楚、一切都变成自明的,不需要头脑的努力。在这种状态下,思想、感觉、和想象都没有用。

9、原文: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译文:

  在这个「如此」的世界,既没有自己,也没有不是自己。

  要直接跟这个真实的存在保持和谐,只要在怀疑升起的时候说 「不是二」。在这个「不是二」当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分开的,也没有什么东西不被包含。不论在何时何地,成道都是意味着进入这个真理,在这个真理当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伸展或缩减,一念之间就是一万年。

10、原文: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妄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译文:

  在这里是空,在那里也是空,但那无限的宇宙一直都在你的眼前。无限大,同时无限小;没有差别,因为所有的限定都消失了—疆界也看不到;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形也是一样。不要浪费时间在与这个无关的怀疑和争论之中。

  一和一切一起存在,一起活动,互相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别。生活在这种达成里就可以免于对不完美的烦恼。生活在这种信心里就是到达非二分之路,因为非二分就是只有一种信任的头脑。

  言语!道是超越言语的,因为在它里面没有昨天、没有明天、也没有今天。

——摘自奥修著《信心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