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
(2009-11-08 13:38:27)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说自话 |
我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的。那时候,几乎没有哪个作家用电脑。所有的稿子全部是手写的。总体归纳,就是一个字:慢。
一个作者写出一篇万把字的短篇小说,已经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了,如果能够在杂志上发表出来,那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发表的不是短篇,而是中篇,并且是发表在《人民文学》、《收获》、《上海文学》、《钟山》这样的杂志上,在我生活的小城市里,那就简直是小说名家横空出世的味道了。
那时候写小说,从构思,到写出初稿,到修改,到誊写,形成一篇正式稿子,往往需要几个月,然后到邮局去,用挂号信寄到杂志社去,因为是手写的,一般只有一份,也有的人在誊写时用印蓝纸留下一份底稿,那时复印机也不多,很少有作者舍得去复印稿子的。所以寄出去的稿子一般都是唯独一份,如果需要第二份,那就得预先再抄一遍。而且那时候的作者很老实,基本上不会一稿两投。寄出了稿子,那就开始了耐心等待。那时候,比较正规的一些杂志社,如果想用你的稿子,或进入二审,一般会提前发来书面通知,如果不用,那就是退稿了,退稿里会附一张铅印的退稿信,内容每家杂志社都差不多。从稿子寄出去,到收到退稿,估计要等两个月。如果你的稿子被初审编辑通过了,那么就要到二审编辑那里,二审编辑通过了,那就有60%的希望发表了,这时候,你还有可能要去改稿,以前就经常有作者从青海赶到上海,或者从福建赶到北京,去修改一篇不到5000字的短篇小说。再到三审,一般为杂志社的副主编,三审通过,发表的可能性达到90%,最后是终审,就是主编审一下,如也通过,就可能等着安排版面了,不过那时候杂志社稿子都很挤,也有的稿子通过终审后,排了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队,还没排上的。等到收到登着你稿子的杂志,距离你完稿的时间,正常情况下需要一年。有的甚至要好几年。当然,那些名气比较大的作家,周期要短的多。比如高晓声、陆文夫等,稿子还没写出来就有人等着要了。发表出来也快,那些杂志基本不敢改动的。
现在的情况,跟那时候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归纳,也是一个字:快。
现在是网络时代,大家都用电脑写作。我现在写成一篇几千字的稿子,只需要1到2个小时。写完后,找到天涯论坛,或者那些门户网站的原创平台,往上一贴,马上几百、几千个读者就看到了,要是文章写得好看,标题吸引人,一天之内上万人看你的文章也有可能。更加不可想象的是,我现在如果想写一部长篇小说的话,可以现写现贴,就像卖刚出炉的新鲜面包,天天更新,连写作过程都让读者参与进来了。而要是在以前,一部长篇小说至少要写几年,然后到各个出版社去旅行几年,随后还能回到你的手中已经不错了。要是变成了书,被读者看到,那就是创造了奇迹。而现在呢,很多还在念高中的学生,一不小心就出了几本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