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巨额美国国债投资风险显现

(2009-06-05 12:41:28)
标签:

财经

经济

国债投资

美元资产

美国

杂谈

分类: 宏观经济

三星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组  刘金贺

美联储储最近一则大举购买国债的消息,在国际金融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 具体讲,就是为应对国内金融危机,美联储将于今年购买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7500亿美元的按揭坏账。

这意味着总共1万多亿美元的流动性资金将注入美国金融市场,换句话说,美国决定开动印钞机来挽救岌岌可危的经济。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投资者,此举也意味着中国大量的美国国债正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当世界各国都在减持美国国债的时候,中国却成为为数不多的持续增持美国国债的海外投资者之一。

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08年9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达5870亿美元,一举超过8年来始终占据首位的日本。继9月份增持近436亿美元后,10月份更是增持了659亿美元,刷新了年内增持最高值。即便到今年的一月份,当月中国仍增持美元国债122亿美元。截止到目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高达7400亿美元,占美国国债总额的6%。

那么中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的原因是什么呢?综合起来大致有三个决定因素。

因素一是政府实施的集中结汇制度,导致外汇大量集中在政府手中,而政府对外投资必然选取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相对稳妥的方法,但这一“相对稳妥”的办法在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危机时就反而变得危机四伏了。归根到底,外汇向政府部门的过度集中导致对外投资的单一化,是造成外汇投资风险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素二是至少从目前看,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霸主地位尚没有其他货币可以替代,美元资产因此也成为诸多国家主权基金投资的首选;同时手握大量美元资产可以使中国央行在维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和弹性操作上增加筹码。

因素三是美元外债的巨大容量和相对流动性:无论是黄金、欧元或是日元,目前都不足以容纳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同时,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中的一半以上属于外资,保持投资资产的相对流动性是政府必须考虑的,这也促使中国将外汇储备投向满足体量大、流动性相对灵活的美国国债。

由此看来,中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除稳定人民币汇率和保值的因素外,更多体现的是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下选择的无奈。3月24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倡导建立独立于各主权国家的储备货币,反映了目前中国对现有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债权安全的担忧。

而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是否持续增持国债已经到了一个战略选择的关口。如果选择持续增持,风险之一是国债价格持续降低导致中国持有国债的面值持续缩水:即依赖国债发行的美国政府巨额财政赤字和庞大的金融机构救助计划,必然拉高美国通货膨胀率,令美国国债价格持续下跌。

风险之二来自美元增发导致的美元汇率贬值,从而使债权人的美元金融资产兑换成本币或其他货币时贬值。由于美国是纯债务国,外债越多,促使本币贬值的动因就越大。可以说,持续增持的风险远远高于收益,因此中国应该反思自身海外投资策略,尤其应该在投资前多思考一下除了持有美国国债外,是否有更好的投资手段。 目前从大的层面来讲:

首先,现有的政府单一投资模式必须作出调整,应该通过允许企业进行外汇投资,形成企业与政府并存的多种投资主体;

其次,对外投资应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以分散集中投资造成的风险,例如,为防止美元资产缩水,政府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关系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石油、能源、大宗原材料等进行必要的储备,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太多外汇储备导致的国内通胀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缓和巨额顺差导致的贸易摩擦。

总之,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如何防范海外金融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www.serichina.or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