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年物价是否涨升一片?

(2008-04-22 14:15:22)
标签:

杂谈

分类: 宏观经济

宏观金融组 孙萌研究员
    2008年延续了2007年物价快速上涨的势头。物价的走向成了“两会”的焦点之一。是什么导致中国CPI在2008年初持续上涨?中国政府在第11届全国人大会议提出的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是否有效?2008年中国的CPI涨幅能控制在4.8%左右吗?
2008年物价持续上涨
    自2007年上半年,消费者物价指数呈现由食品类价格上涨推动的持续增长态。2007年CPI上涨中,80%的涨幅是由食品类价格上涨推动的,衣着、交通和通信全年平均价格小幅下跌。2008年初的雪灾加剧了物价上涨, 但是CPI上涨的结构和2007年极为相似。2008年1月份,CPI上涨7.1%,2008年2月份,CPI上涨8.7%。1月份7.1%涨幅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占了84.5%,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最为显著。
 2008年物价是否涨升一片?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涨晚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上涨,自2007年10月以来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抬头向上。2008年1月份和2月份,同比分别上涨了6.1%和6.6%。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大幅上涨,“高进低出”问题愈来愈严重。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是主要带动因素,并持续高于生活资料价格涨幅。
是什么推动物价持续上涨?
    中国CPI上涨目前属于结构性的,CPI上涨主要由食品类价格上涨导致,与农业部门息息相关,并受季节因素影响。今年CPI上涨受到雪灾和春节影响扣除这两个因素,2月份环比上涨1%左右。核心价格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0%,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涨幅基本一致。

 2008年物价是否涨升一片?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而推动PPI上涨的国际和国内的因素由经济偏热引起,国内的因素有体制的原因。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7%以上,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上涨30-40%。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是导致中国PPI上涨,尤其是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对上游基础原材料需求的增加。“高进低出”现象及衣着、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持续小幅下跌说明国内下游产品仍然供大于求,间接证明工业生产供给充足,工业生产能力可能过剩。
    中国局部物价上涨有向全面通过膨胀转变的可能性。各国能源需求增加,推动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增加中国物价上涨的压力。行业间的价格传导效应逐步显现,诱发全面通胀的威胁加大。其传导机制如下:
 2008年物价是否涨升一片?

三大反通胀措施面临挑战
    中国政府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是增加供给、干预价格、货币政策。中国政府采用多项政策,增加粮食供给,控制必需品价格上涨。调整能源和服务行业价格,防止出现轮番涨价;同时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打击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这主要是依据CPI上涨主要由食品类价格上涨导致这一背景有针对性地提出的。目的在于增加农业品的供给,缓解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是措施也包括了调整和控制能源和服务行业的涨价,防止结构型的通货膨胀演变为全面的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同时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过热。主要以利率和准备金率为杠杆调控偏热的经济,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过度膨胀。
    目前各项政策都存在一些弱点,反通胀效果不够理想。短期内大幅增加粮食供给存在很大困难。由于中国农业发展滞后农业人口持续向城市迁移,增加农业生产和食品供给难度不小,粮食生产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很难控制。国际粮价也在大幅上涨,通过进口调节粮价很困难。以价格管制为主的政策短期有效,但可能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提高利率、减少流动性过剩,抑制消费投资过度膨胀是反通胀的根本措施。但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处于调整期,提高利率可能对这两个市场产生严重冲击,甚至触发美国式的次级债危机。提高利率还会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起热钱流入。
未来物价走势及政策建议
    预测中国CPI2008 年增幅会超过4.8%,达到5.6%左右。短期内增加农业生产的难度很大,CPI短期快速回落可能性很小,2008年上半年CPI增速仍将高位运行。CPI上涨速度年底会小幅回落,不大可能发展为全面的恶性的通货膨胀。数据倾向支持目前中国的物价上涨为结构性通货膨胀。主要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短期不会出现需求拉动的全面的通货膨胀。
    政策建议:各种措施应该配合实施,但是需要谨慎,对症下药和把握全局。各项措施的实施需要配合体制改革。加大农业改革步伐,包括户籍和土地使用制度等。加大对于农业的补贴,尤其要发展农村金融,扩大农业信贷支持。政府应该避免农业和服务业等非贸易行业的恶性竞争,促进规模经济和增加企业定价权,加大产权保护,对农业等行业的R&D进行补贴,加大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货币政策是反通胀的根本,但应注意配套措施。从目前形势来看,为有效控制通胀,利率至少应提高至6%。为避免投机热钱流入,应加强对资本流入的控制,缓解升值压力。为避免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可考虑采用“非对称”加息,提高短期利率,但稳定长期利率。放缓解禁流通股上市速度,限制上市公司增发新股。
    价格管制的政策,除非非常必要,应尽量避免。价格管制可立竿见影的控制价格水平,影响消费者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要避免加剧资源型产品的省份的“资源诅咒 ”,不利整体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www.serichina.or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