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安静的“吃瓜”群众

(2017-08-17 23:31:03)
标签:

记录

美食

随笔

杂谈

分类: 随笔-断章
http://s3/mw690/001A1prwzy7dwaBpvKa72&690

做一个安静的“吃瓜”群众

  读木心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过往生活的种种,便如诗般在眼前徐徐展开。不由感慨良多。

  感慨之一便是晚餐桌上的这盘丝瓜,滋味不如从前那般清甜,寡淡得很。

  记得早先少年时,家里栽种丝瓜苗,要垒高土,覆草木灰,再罩竹篾笼子防鸡刨,晨夕浇水施肥,怠慢不得,如此结出的丝瓜才有好味道。待丝瓜长出藤蔓,便有一日千里的气势,需插竹牵绳引藤,绳子系在门前的两棵大树之间,然后就有黄花满架、丝瓜修长而垂、蜂蝶飞舞的乡间常景。

  我在朱泾的小园子里也种过几年丝瓜,纯粹是为着一种怀念。瓜蔓沿篱笆而长、繁复茂盛的样子,让人好似回到从前。

  记忆中的味道总是最好的。在我家,丝瓜最常见的烧法是做汤。丝瓜削皮,对剖切片,与少许切碎的红辣椒同炒,变色后,再加水煮,水不要多,放盐和味精,少许老抽,汤沸即可。我初学烧这道菜的时候,记得母亲叮嘱过,盐要后放,放早了丝瓜会变黑。我虽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但却牢记着这句话并沿袭至今。在米饭里舀几勺这样烧出来的丝瓜汤,自然的甜,香,滋味十足,下饭。

  后来,我接触到了各种烧法的丝瓜,如丝瓜塞肉,丝瓜炒鸡蛋、丝瓜炒毛豆等,颜色口味俱是清爽,算是开了眼界。我有时也会这样烧丝瓜,但最拿手和最喜欢的,还是小时吃过的学会的烧法,简单、舒服,惬意,虽然,也最原始和粗糙。

  丝瓜一名来源于丝瓜老了之后内部的瓜瓤呈丝网状(可以用来洗碗擦锅)。那比丝瓜稍早上市的黄瓜呢?我想大致来源于颜色吧,从前最常见的黄瓜是黄白色的,比现今碧青细长的要好看。
 
  在众多瓜类蔬菜中,黄瓜是少见的可以直接从藤上摘下来生吃的。由此,不待黄瓜长熟,就被孩童惦记着偷摘了。我读初中时,学校发生了一起学生偷吃黄瓜中毒的事故。其因便是学校附近的菜农不堪黄瓜屡屡被偷摘,一气之下就在黄瓜上喷了农药。虽然竹架上挂了一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的警示牌子:已打农药。但往往有人认为这是恐吓之词并非是真,仍然大胆偷摘从而中招。中毒学生之父母固然是哭天抢地,而施药者亦是理正辞严,我已忘了当时是怎么判定的。
 
  黄瓜的烹饪很简单,凉拌。简单点的,直接加了盐酱,讲究些时,先用盐腌制,再热锅炝油及调料浇上。据说,凉拌黄瓜时,黄瓜要拍碎而不是切,与此中道道同源的,另有手撕包菜,花椰菜之类,是否手工的要比刀切(工业产品)来的更珍贵,实在不知。但遵此照做,从心理感觉来讲要更好一些。吃烤鸭时,有一味辅料是黄瓜丝,吃起来脆生生的,也不错。黄瓜还有其他烧法,比如黄瓜炒炎腿肠,黄瓜炒油面筋之类,也是不错的,我最不喜的是黄瓜做汤,没有噶蹦蹦的口感。
 
  苦瓜因其味苦而名,这个是没有异议的。相对来说,我不太爱吃苦瓜,看其外形,疙疙瘩瘩的,吓人,更因味苦,而敬而远之。
 
 
 
 

(未完,日写500字。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盛开的烧麦
后一篇:纯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