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汤包面

标签:
美食包面清汤 |
分类: 随笔-断章 |
http://s4/mw690/001A1prwgy70R13ZWM3f3&690
离开家乡愈久,就愈加想念儿时家乡的一些小食,比如包面。
包面是一个极有乡土味儿的名字,朴实直接,像极了家乡新余这一方水土的人。在我模糊而又氤氲的儿时记忆里,包面香飘十里,最是令人垂涎欲滴。我以为,这必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种美食了,直至长大,离开了姚圩小镇,走出了新余小城,才恍然发觉,包面不过是偏居乡野一隅的民间小吃,人多不知,也难得在家乡之外吃到,这实在是令人怅然若失,黯然消魂。
故而,我在向友人念叨这种久已不尝的食物时,便必得要澄清并解释一下,包面不是包着的面条,也不是倒置的面包,它是包起来的面皮儿,面皮里面有丁点儿的肉糜,可以忽略,故名包面。有人看其形,说包面不就是小馄饨嘛。在我走出小镇,接触了大千世界之后,我当然知道在南方各地有馄饨、云吞,或者抄手、扁食之类与包面形似的面食。俗语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包面虽与馄饨同根同源,但并非是馄饨,我将它比作是馄饨的兄弟,皆是面食类的分支。只不过,馄饨是名扬大江南北的扮相精致的旦角,而包面则成了藏于乡野的小子。包面与馄饨最大的差别是,馄饨重馅料,因馅料的不同各有雅称,知名的如上海老城隍庙的三鲜馄饨,苏州观前街绿杨楼的蟹黄馄饨,还有杭州知味观的虾肉馄饨等,主角均是馅料。 而包面只是包着的面皮儿而已。
我虽称包面为乡野小食,但其实也颇有来头,自明清时便已流传。民国作家张恨水便在其小说《北雁南飞》中开篇写道:“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伢子卖包面。”新余古称新喻,明时隶属于临江府,从中可看出,在古时的新余,包面是如何的盛行。
从前,乡人赶集,多是步行,这种昔日因无交通工具而无奈行走的方式,如今有个时尚的名称叫徒步。集市是三日一集,自古沿袭至今。各村通往集市的马路上甚是热闹,老妪弓腰踽行,提着一篮子鸡蛋;妇人结伴而行,牵着孩子;老汉推着独轮手推车缓行,装着小猪仔;也有骑着自行车疾行的小伙,车后坐着个大姑娘。提篮的,挑箩筐的,担木桶的,在各村通往集市的马路上,甚是热闹,而集市上更是挨挨挤挤,人潮如涌,摩肩接踵。乡人在赶早出门行路卖了物,又推挤着采买了肉菜之后,少不得会饥肠辘辘,此时,在街沿小店,或集市上的小吃摊上,来一碗汤汁鲜美香气四溢的包面,可谓是对这半日辛劳最好的慰藉。“一碗包面三毛钱,小时候跟着大人来赶集,最大的目的是要缠着大人在摊子上吃一碗包面。”这是一帮初中老同学在聊天谈及包面时集体的回忆。
赣地不种麦,在老早经济拮据物资流通不便的乡村,面食便显得奢侈。新余的乡村,至今仍有这样的传统:村里有人娶了媳妇添了丁,或老人过寿,都要挨家挨户送碗肉汤面,面上摆几片熬煮的烂熟的肉片,以示同喜。于今而言这样的面条自然称不上什么,但对儿时的我来说,却很有诱惑,不为别的,只因那面条是难得吃到的,更不用说还有诱人的肉片了。往时,家里来客人了,煮碗面条,面里放三个荷包蛋,便是周全的待客礼节。因之面粉的稀少与精贵,面条难得,而包面则更难得,毕竟面条可以存放,但包面却须现做,南方人不擅擀面皮,想吃不易。
吃包面主要是吃面皮儿,虽然内里只有豆丁般大小的一点肉。我常见小吃摊上的老板娘一边招呼生意,一边包包面。但见她左手托着块薄薄的四方的面皮,右手拿筷子在肉糜碗里轻轻一点,再把筷子往那面皮上一抹,左手指再飞快地一拢,一朵轻盈且晶莹剔透的花就盛开了。包面好吃,香辣鲜美,老板娘包包面也称得上麻利有美感,我却暗生不忿,怎么就不能多包一点肉呢?后来,过年时我家自买了面皮来做包面,我就使劲地包一大坨的肉,沉甸甸像个秤砣,母亲笑说,这不是包面,像是大肉饺子。我不管是包面还是大肉饺,一年才一次,肉多才吃得欢实。
我小学时期就读的姚圩中心小学,呈四方形,中间是操场,西北两面是平房的教室,后来在一场特大的洪水中倒塌了,东面是教师办公楼,南面则是几间民居。学校不知何故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两节课的晚自习。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场景,便是晚自习课间,彼时月朗星稀,轻风拂面,乌雀南飞,同学们撒腿跑向民居其中的一间小吃店,那里有夜宵吃。我虽然袋里没钱,但也时常跑过去,看其他同学买包面吃。小吃店简陋,门侧是烧煤的炉子,一口大锅里热气腾腾,煮着起起浮浮的包面。炉子旁边的案板上,放了数只碗,我看着老板利索地逐个在碗里放一小勺白猪油、黑酱油,红辣椒粉,再洒点盐、味精和葱花,待包面熟了便数着只数捞进碗里,再加一大勺汤,一碗香气四溢的包面便成了。在新余,包面又叫清汤,我想,莫不指的便是这样的包面制作方式吧。交了钱的同学坐到另一侧的八仙桌上吃,其中常有一个宁姓的同学,似乎很有钱的样子,有一次,我厚着脸皮问他好吃吗?他说好吃,我便吞咽口水,心痒难耐,想着有钱了也要奢侈地吃一次。这种旁观人吃包面的滋味不好受,如今想来,便觉好笑,只是当年,实在是馋得很。后来,我读了初中,那个小吃店老板竟然在中学门前造了二层的楼房继续开小吃店,这可是万元户啊,据说,他卖包面赚了钱。
包面何以如此好吃呢,精髓便在于猪油之香、面皮之薄、肉馅之少以及汤水之清。这样说来,包面与馄饨便小同大异了。听同学说,现在的包面已涨至三元钱一碗了,但还是当年的味道,可惜我却难已尝到。想而不得,念而不见,这大抵就是人生的无奈罢。
( 图片由同学龚雪梅拍摄)
清汤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