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字好美——读严歌苓的《老师好美》笔记之一

(2014-12-10 22:19:31)
标签:

阅读

老师好美

严歌苓

分类: 阅读-笔记

http://s6/mw690/001A1prwgy6Ohszqcgl45&690

文字好美

    ——读严歌苓的《老师好美》笔记之一

 

    手边在读的一本小说,是严歌苓的新书,《老师好美》。目前读完了五章。

    这是我读严歌苓的第三本小说,前两本分别是《陆犯焉识》和《补玉山居》。假使,《陆犯焉识》是绝望于寒风凄雨中的一抹暖色,《补玉山居》是冷眼看浮华世界中的一声叹息,那么,《老师好美》便是迷失在脆弱青春里的一滴泪珠。那么年少,那么柔弱,那么伤感而又那么凶残的少年啊,我读得心都隐隐作痛了。当杀人犯刘畅在法庭上流泪时,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因为心痛,也因为在开篇就知道了故事的结局,所以,我无法一口气将之读完。只能,用零碎的时间,慢慢读,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勾划,在书页的空白处记下点滴的读书感想。

    严歌苓的这本《老师好美》用罗马数字分章节,我不太习惯,便在每一章节上加了小标题,便于阅读和记忆。例如第一章,我写的小标题是:庭审,她的名字叫丁佳心。第二章,我取的小标题是:供认,那一双弹钢琴的手……这是一种小趣味,我在想,假如有一天,我也写小说的话,我或许会这样取小标题,提前练手了。

    《老师好美》的故事来自于真实事件,情节已昭然,我无法将关注点焦聚于此,那么,便欣赏严歌苓笔下的文字之美吧。

    文字真的好美!有人说严歌苓的文字“美得像诗”,也有人说,严歌苓的文字有“语言天生的灵气”,还有人说,严歌苓的文字“炉火纯青”。这些人都是著名的作家或评论家,他们的点评就像需要“论据”支持的论点,我要在文字间寻找“美”的证据。

    还是说说第一章吧,这一章,严歌苓描写了法庭里各种声音,各具特色。

    “声音是检察官的。壮年的中低音,陈述过人类太多的悲欢离合、自相残杀,因而过于成熟,因而提前衰老。”——这是开篇的文字,写检察官的声音,读之,我能想象,严歌苓是如何的不情愿这种声音加注于少年杀人犯刘畅身上。她,是在同情杀人的少年吗?

    “声音在大厅里激不起丝毫回音,满场旁听者的肉体成了最好的吸音装置。”——这依然是写检察官的声音。当检察官“平铺直叙”案情的经过时,法庭如此安静,只能听到检察官的声音在响。而“肉体成为吸音装置”也让我们知晓了现场的人听得多么认真。

    “死静的场子被她哭活了。”——这是死者,少年邵天一母亲的声音,改变了死静空间的状态,充满力量的声音。

    “下面的话中空下的词句全被呜咽填满,”——这仍然是邵天一母亲的声音,断断续续,泣不成声,可见其悲伤之态。作者看似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客观地描写法庭的状况,但从这些文字的用词来看,能看出作者的偏心。

    “大厅里唏嘘和耳语形成的气流还在浮动。”——这是旁听者的声音,小小的骚动,云朵一般,在法庭里浮动。

    “中年男声突然高了半个调门儿,刚才长长的停顿后他或许深吸了一口气,调门儿是被一股气顶上去的。”——这是写检察官的声音。这是多么可恶的检察官啊,如果他不说出那些凶残的事,或许,我们可以假装没有这回事,什么也没发生。严歌苓有些迁怒了。

    严歌苓在开篇第一节中,对法庭上的各种声音不遗余力地大肆渲染,以围观者的角度向读者还原一个经过艺术加工的庭审。同时,也引出了小说中的三角恋的三个主角:两个十八岁的高三男生刘畅、邵天一及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丁佳心。

    在严歌苓的笔下,法庭上不同的声音有多种状态,气态,在厅里浮动;固态,填满空间;生动,哭活场子。这些声音饱满、立体、充满质感,很有感染力,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力。

    我初读《陆犯焉识》时,就觉得严歌苓是语言的大匠,文字在她笔下被雕刻成各种姿态,灵活,生动,精彩。在《老师好美》中,文字同样,好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