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盘棋
我听过一个故事,它感动了我,我要用自己拙劣的文笔,把它记下来,告诉看过我这篇文章的读者,分享那份积极乐观勇于拼博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故事很长,十万字也写不完,我只能简单地写写,故事的主人公,叫谢坤山,来自台湾。
1958年,谢坤山出生于台东一个普通贫困的家庭,12岁小学毕业后的隔天,为了生计,谢坤山即由父亲领着,去一家饲料厂做工。在出工的路上,谢坤山有时会遇到同学,在交会的刹那,同样骑着脚踏车,同学却背了书包,前往学校的方向,而他,则要去做工。这样想来,少年人的心里,难免会有落寞,可是不久,谢坤山就释怀了,生性乐观的他,把工厂当成了学习的课堂,把老板当成了学习的对象,这样,既能学习,又能赚钱养家,一举两得,谢坤山踩脚踏车的劲比前更足了。
为了多挣点钱,一年后,谢坤山转到了一家铁器行做搬运工,第一天上班,即要身背将近100公斤的钢材给客户,谢坤山咬牙挺着,下班后,身上添了三十几处擦伤和刮伤的伤口。就这样,谢坤山次日照常出工,干着越来越粗重的活,并练就了一身的好体魄。
十五岁那年,谢家迁到台北,一家六口人,租住在只有2坪的房间里,谢坤山想起以前在台东时熟悉而宽敞的空间,心里很失落,不过,乐观的他,很快就在工作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认真工作,努力赚钱,凭着不眠不休的拼博,谢坤山在台北一家针织厂里拿到了较高的工资,凭着傲人的身体和力气,谢坤山还兼做搬运赚外块。就这样,谢坤山用汗水去体味人生的乐趣,体味卑微的生命所存在的真意,及大人所教的“吃苦磨练是在成就一个人,成就一颗懂得感恩的心”的真切含义,尽管,有时,他还是会羡慕那些年龄和他相仿却可以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
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一次事故所打破了。1974年,16岁的谢坤山在工作中误触三千三百伏的高压电。当他从昏沉中醒来,看到一片白色的世界,陌生的人群,还有焦急的父母亲人时,谢坤山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想撑着床沿起来看个究竟,没想到,伸出来的两只手,竟是已经被烧得焦黑,手肘爆裂,骨头突出。能够从死神那里捡回一条命,已然是生命的奇迹了,可是,眼下并没有丝毫的能保住生命的喜悦,医生表示,要截肢才能活下去,也就是说要失去两手和一条腿。对于一个靠出卖体力为生的年轻人来说,无手无脚的人生,意味着什么,而对于一个贫困每天要骑着车去叫卖“酒干倘卖无”的父亲来说,如何筹措钱保住孩子的命,是摆在当前的最困难的事情。谢坤山直到现在仍然记得,当众人纷纷劝他的父母放弃救治时,是谢坤山母亲的一句话,挽救了他的生命,那句话是这样说的:“无论如何一定要救,救活了,只要谢坤山能再叫我一声妈,也就够了。”正是母亲的这句话,成了这个家庭的定海神针,从此,全家人出动,四处借钱筹手术费。谢坤山静静地看着悲痛欲绝却又压抑着泪水的母亲,心里祈愿,要勇敢地面对苦难,要把母亲的爱,化成力量。
进手术室的时候,谢坤山心里没有一丝害怕,手术时,甚至想撑起身子来看看手术是怎样的,被医生强按下去。年轻的谢坤山,还不知道,没有双手和一条腿的生活,会是多么的艰难。但很快,他就体会到了。他在病床上看到旁边有一杯水,本能地,谢坤山想伸手去拿这杯水喝,却无望地发现,他的两只手,没有了。他将会成为父母一辈子的负担吗?谢坤山茫然地望着母亲孱弱的身体,望着父亲疲惫的身躯,不知该如何,更兼旁边还有人嘲笑他,可以去乞讨维生,而因为还拖欠医药费,医生换药时马马虎虎且冷眼讥讽。面对这些,谢坤山内心激发了要有尊严地活着的渴望,他想,每个人都会有一条路,如果是狮子,就得飞快追逐,如果是羚羊,就得拼命躲避狮子的捕杀,这就是命。乐观的谢坤山给自己打气,哪怕肢体不全,也不能甘愿被狮子捕杀,反而要有坚强的愿力生活下去。
再也没有钱了,谢坤山还没伤愈就搬回家了,躺在简陋的家里,看不到阳光,每天,都要母亲喂饭,没有亲人的照料,就无法生活。谢坤山一边体味母亲的痛楚,一边暗下决心,要改变困窘自理。他发明了一个螺旋将的铁环,一端可以套在仅剩一点点的手臂上,另一端可以插进一把汤匙,就这样,谢坤山可以自己吃饭了。后来,母亲虚弱的身子经不起连日来的操劳,住院治疗了,没有母亲的照顾,十几天来,谢坤山无法自己洗澡。谢坤山再度发挥创意,用衣夹夹住水管的出口,夹紧时可以关住水,松开时又可以喷出伞状的水花,只要转动自己的身体,就可以美美的洗上一个澡了,洗完后,不能擦干身体,就直接钻进衣服里,让衣服擦身体,再让体温把衣服烘干。当母亲出院,知道了这些,忍不住哭了起来,哭完,却又笑了,她是在为儿子所遭的苦难而哭泣,也是在为儿子的坚强而笑。
可以不依靠母亲而能自理生活后,谢坤山想起邻居们对他说的话,“只要在夜市里一蹲或庙口旁一躺,旁边再摆一个碗,就会有不错的收入。”谢坤山想,这样的收入,没有尊严,没有人格,他要的,不是这样的生活,他要过有尊严的生活。可是,将来的路,该如何走呢?首先要学会的是写字,写下自己的名字。对正常人来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是,谢坤山没有手,只能用嘴咬着笔,往往笔还没有写下字,口水就把纸给弄湿了。就这样坚持着,先练习咬稳笔杆,再练习把字写工整,终于,谢坤山可以写出工整的字,这时候,谢坤山又想学画画了。
谢坤山在家养了七年伤,也学了七年的画,从咬铅笔素描人像开始,到开始画油画,并立志要当一名画家,期间,他领会到人间的冷暖,知会世间的炎凉。父母亲可以养活他,但并不能指引他前进的方向,亲友们可以帮助他,但却对他学画画嗤之以鼻,认为不如去乞讨更现实。在不断的尝试与失败中,谢坤山学会了自己用小刀削铅笔,学会了装上假肢走路(因为无手,不能撑拐杖,只能扶着墙角慢慢挪),更学会了以一颗快乐和感觉恩的心去面对世间的苦难。
有一次,谢坤山听到父亲在对母亲说:“得多赚点钱,且再省一点,以后才可以到山上去买一个老婆给他。”谢坤山听来,好气又好笑,但是,父母亲又不能照料自己一辈子,一定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谢坤山想出去学习画画,可家里根本没有钱帮他交学费,也无力请人来家里指导,学画画的心愿,像燃烧的火种,日益炽烈。终于有一天,谢坤山在电视上看到了个免学费免膳宿费专向残障人士开放的慈善习画团体,谢坤山说服了家人,只身前往。这个团体条件十分的简陋,靠社会捐助存活,而且,一个月后即关门了。不过,谢坤山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学会了独立擦屁股,独立面对生活的各种艰险,并更加坚定了学画画的信念。在习画团体关门后,谢坤山和另外五个志同道合的残障室友,租了一间房子,取名为“慢半拍”画室,作画出售。尽管有坚强的心,但生活仍难以为继,幸好,他们的事迹,被一家电视台报道后,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获得了一些捐助,并且,遇到了陈慧兰老师。
陈慧兰老师是主动与谢坤山联系的,并引领了谢坤山进入画坛之路,算是谢坤山的启蒙老师。有一次陈慧兰带谢坤山去看画家吴炫三的画展,谢坤山在里面转了一圈又一圈,立即掉入了艺术的旋涡,他震憾了,内心的悸动久久无法平息,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拜吴炫三为师。吴老师笑着对这个年轻人表示,可以让谢坤山去听他在艺专的美术课,并写下了课程表。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克服了重重困难,谢坤山来到了艺专去听课,在扑空三次后,终于听到了老师的课,从此结下了长达二十年的师生情谊,那年,谢坤山23岁。
谢坤山深深知道,与其他同学相比,他自己的基础太差,且有诸多不便,例如生理上的障碍。用嘴作画,画在画布上是画,划在嘴里则是伤口,有时两三个,严重时六七个,有如利箭穿心般的痛。谢坤山夜以继日,奋起直追地学习画画,全然沉浸在绘画与进步的快乐中,同时,也体会着身心的痛苦。一年后,谢坤山的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并送去画展,为了让自己的画更有深度,谢坤山决定再去上学,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所以,他要开始读初中的课程,在24岁那年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初中高中夜校生涯。由于肢体的不便,谢坤山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比其他人慢,所以,谢坤山每天要求自己只能睡4至5个小时,省下时间用于学习与画画上,并体验到,“少睡就是多活”的真理。
在让谢坤山失去双手与单腿后,老天似乎觉得还不够,在谢坤山读高二那年,又让谢坤山妹妹误伤了他的右眼睛。在医院里,经过两次痛苦却失败的眼部手术,谢坤山彻底失去了一只眼睛。在医院里,谢坤山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心中涌起了万千忧虑,不仅仅是无钱交手术费,还有未卜的将来。可是,面对现实,乐观的谢坤山再一次给自己打气,人生有时就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闭上的眼睛,不看人世的丑恶,睁开的眼睛,要看世间的美好。不去看已失去的,而珍惜所拥有的,正是这样乐观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谢坤山又一次挺了过来,在休学一年,完成高中学业后,出于对眼睛的保护,谢坤山没有进一步去考大学,而是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绘画中。
此后,谢坤山有了相知相爱的美丽妻子,有了孩子,每年都会开画展,并不断地在国内外演讲,以激励他人奋进,谢坤山的事业与生活,驶上了幸福的快车道!
谢坤山曾笑着说:“其实人生是一盘棋,而与你对弈的是人生,哪怕你只剩下一车一卒的残局,也不要放弃,因为它还没有结束。”事实上,在与人生对弈的棋盘上,最重要的武器,六个车马炮,谢坤山已失去了其中的四个,他没有双手,只有一条腿是健康的,一只眼是瞎的。而在与人生的对弈中,凭着乐观、积极、拼博、专注,无疑,谢坤山又是胜利者。
我们在看谢坤山故事的同时,真的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真的没有理由去怨天尤人,而应该好好珍惜眼前,好好努力,感恩而活,在人生这盘棋上,弈出精彩的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