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春天
有一位名人曾说:人生那么短,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浪费”二字有调侃之意,其实是指值得花时间的意思。对我来说,值得浪费时间的美好事情有不少,阅读算一,为家人做饭算一。
最近,在iReader上读了一本电子书——五岳散人和董克平合著的《吃货》。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个吃货在北京请客吃饭二十九家高大上的馆子,然后对食物进行点评,并附上菜品推荐、馆子地址和电话。食毕分享,是一个吃货应该做的事情,然则,很多读者并不领情,有读者甚至怀疑这本书的文字是作者直接抄袭于馆子的食单介绍。我虽不作此想,却也不喜此书。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本书的话,我的评价是:这是一本词汇华丽制作精美却无灵魂无情怀的美食书。
吃货,讲究的无非是吃什么,在哪里吃。五岳散人在序言中说:据说人的味蕾在九岁的时候就会定型,如果在此之前不能让味蕾们明白什么是好的味道,这辈子就跟真正的品尝无缘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好的吃货,要从小培养。我认可王岳散人的观点,但是,他随后的一句声明却让人不解:我们并未推荐那些所谓的“物美价廉”的馆子。多年的吃货经验告诉我们,或许这个世界上确实有物美价廉这种东西,但一定不会在饭馆里出现,食材的好坏以及厨师的手艺,在很多时候是与价格成正比的。或许有某些馆子能够做到,但确实太少太少了。
我对此声明不解的是,五岳散人说他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做得一手好菜,在不富足的年月里,有能力把原本普通的菜肴做出不一样的味道。五岳散人的味蕾如此丰富,恐怕离不开奶奶的美食熏陶。但一转身五岳散人就瞧不起平民食物了,非得声明一下非得上高级馆子才能品尝到美食,这,岂不是对奶奶的背叛?既如此,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他只是想出本书推介一下北京的高级馆子,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嘛,毕竟吃人家的嘴软,何必矫情地拉上奶奶来当陪衬呢。
智者善食。无疑,五岳散人是著名吃货,而董克平更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按理,这两人的合作,能为读者带来一场美食的盛宴。然而,虽是盛宴,却一点也不能刺激我的味蕾。书中所推荐的北京29家高大上的中外著名餐厅的食物固然精致,描写食物的文字固然华美细致,图片也很精美,却觉只是不带感情的冷冰冰、华丽丽的食物推介,仅此而已。
据说吃货分三级。入门级别的是上大馆子,算是走正门,练筋骨,长见识,开味蕾。接下来是吃难找的旮旯小店,算是走偏门,跋山涉水,只为寻一口独特滋味,不走寻常路,不吃寻常物;到了最后往往是回归家庭。这样说来,五岳散人只能算是初级吃货了。
貌似阅《吃货》浪费了我的时间,其实,也有收获。其一是那些描写食物味道的华丽词汇语句,让我大开眼界(并非是食物让我大开眼界)。其二是我不再散漫地对待厨事。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从此后,会更加用心为家人烧制食物,培养孩子们的味蕾。
今日姚太太下班回来,吃了我烧的菜,赞不绝口,说最幸福的事,是一回家就能吃到这么好吃的菜,并问我是怎么烧出来的。我答曰:用心烧出来的。孩子生来就是吃货,我无力带他们去五岳散人和董克平所推介的29家昂贵餐厅感受美食,但我能做到在家里,用心为他们做食物。我坚信,最好吃的食物不是用价格堆砌出来的,而是用心和亲情做出来的。让爱在味蕾上绽放,便是美食,而这样的美食,在广阔的民间,在温馨的家庭。
为家人烧菜做饭,是美好的事情。母亲曾经为我烧制的食物,至今仍温暖着我的心。我想,待孩子们长大了,回忆从前,能由衷地说出这样一句话:爸爸烧的菜是最好吃的菜。那么,花再多的时间“浪费”在烧菜上,也值了。
吃货的春天,于家里萌发、开花、结果。而非上馆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