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黑天鹅》:黑天鹅之惑

(2011-09-17 16:40:34)
标签:

影评

黑天鹅

常人

娱乐

分类: 影音-赏评

    《黑天鹅》这部电影让娜塔莉•波特曼成为了今年的新科奥斯卡影后。我们第一次知道这个漂亮女人,是在十多年前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当年,十二岁的娜塔莉出演让大叔神迷的小萝莉,从此震惊影坛。听说,在欧美,年轻人心目中的新一代偶象,都是娜塔莉之类,什么茱丽亚萝伯茨都已out了。 
 
    因为知道了这是一部有着惊悚剧情的电影,所以,影片一开场,我的心吊起来了,这种紧张的心情一直持续到剧终,仍在紧张着,因为不知道妮娜是活着,还是就此人生谢幕。 
 
    这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芭蕾舞演员妮娜有机会成为新的“芭蕾皇后”,主演《天鹅湖》,但她面临众多的竞争和压力。首先是来自角色的压力,艺术总监想把白天鹅与黑天鹅这两个角色合二为一,由一个演员来跳,他认为妮娜的技术无可挑剔,跳白天鹅无人可替,但跳黑天鹅,还少了一份发自内心的媚惑和邪恶,如果妮娜不能跳好黑天鹅,她随时可能被换掉。其次,是来自艺术总监的压力,这个男人一开始就强吻妮娜,令人想起娱乐圈的潜规则之类。某时,桔子也想让女儿阿美去学舞蹈,被我一票否决,我说,舞蹈圈和娱乐圈一样混乱黑暗,呐,这部电影就是力证,想出头,想得到第一女主角,就得由导演任意摆布。第三个压力,是来自竞争者Lily,Lily虽然没有妮娜那么完美的技术,但她有胜人一筹的表现力,这是妮娜所不及的,而且,张扬的Lily为了得到角色,一直明着竞争暗里使刀,妮娜已经中了几次枪了,这让妮娜身心憔悴。最后的压力,来自于母亲,一个为了女儿放弃舞蹈事业的伟大母亲,把一个已经28岁的女儿当成8岁女儿一样来管理照顾的母亲,由于有母亲的严厉有管教,妮娜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一些社会的阴暗面,从而一直保持纯洁的心,这样,怎能诠释好黑天鹅这个角色?再加之身体过敏、脚受伤、自残、前主角的恶言恶语、无端的猜测等,妮娜每天紧张得几近要疯了。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用常规的手法来处理,可能只是一部庸俗的电影,但导演阿伦诺夫斯基非同凡人,这个享誉世界的优秀导演,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在镜头处理方面,他首先用了跳动的镜头来增加剧情的惊悚与悬念,再辅之以华美的天鹅湖舞景表达高雅,却又用吸毒和酒吧纵乐来表达低俗,且又用写实的拍摄手法记录了女主角的苍白与脆弱,眼神的迷惘与无助,以及紧张和叛逆,这些,都给人以强烈的两极对比感。在表现方式方面,导演运用了魔幻、迷幻、臆想等手法,比如说旋转的油画、妮娜用玻璃碎片杀人、卫生间里流出来的血、伤口处长出黑羽毛等,看似荒诞、离奇和诡异,其实,是一个身处困境随时要崩溃倒下的女人心中的幻觉而已,好似在意识不清或梦游的情况下,看见了许多并不存在的事情或自以为是的事情。在主题表达方面,导演用了象征手法,创造性地要把白天鹅与黑天鹅叠加于一个人身上,白天鹅象征人生的美好与脆弱,黑天鹅象征人生的邪恶与贪婪,两者附体,就像人的双重人格,白天是天使晚上是魔鬼或者说,人前美好人后丑陋之类,或内在的自我,外在的自我。 
 
    《黑天鹅》是表达人性灰暗的电影,为了满足心中压抑已久的成功的欲望,妮娜不由自主地滑向了深渊,她粗暴地对待自己的母亲,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假想敌,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和自己做对的敌人,其间有挣扎和清醒时刻,也有人戏不分的时候,由此,纵然是完美的表演了舞台上的黑天鹅,到最后,也自戗而死。妮娜的蜕变,令人想起《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的男女性别的转换,都是非常残酷的戏与人的转换,不同的是,前者用了怪诞手法,后者却是写实手法。 
 
    另外,我很同情剧中妮娜的母亲,她为了女儿,放弃了自己的舞台生涯,专心致志地照顾培养和保护女儿,虽遭女儿的叛逆甚至毒打,但眼神中仍充满关爱。她对女儿生活的严格和慈爱的管教,都令人想起了现在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现实充满阳光与黑暗,如何让子女在不失善良与纯真的同时,又能认识黑暗且能战胜黑暗呢? 
 
    突然想起曾经读过的一句话来:真正的善良与纯真,是经历过苦难,知道一切丑恶之后,仍然保有善良与纯真,是为大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