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数码后期调色入门应避免的几个细节

标签:
转载 |
分类: 摄影知识 |
这里就由影楼数码后期调色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根据前人的经验做一下论述:
由于从事数码后期的人员大多都是半路出家,东一耙西一抓的学习东西,在调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
丛生出一些弊病,在这里结合数字色彩理论的论述就数码后期的实际操作中容易产生的“焦”、“乱”、
“脏”、“素”、“灰”、“亮”、“无景深感”这些容易产生弊病做以下论述。
“焦”:色彩太艳、饱和度过高
它的问题是画面上到处充满高饱和度的鲜艳颜色,这是初涉数码调色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造成这一
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缺乏色彩训练,很多初学者很容易把颜色调的过艳,色彩对比过大,尤其是外景
树绿的象油漆染过的,花红的象火一样的现象常常发生,为追求所谓的“通透”色阶、曲线往往过分的增
加对比,造成色彩饱和度过高而不觉得自己调色有问题。
“乱”杂乱无章:无色调可言
“脏”—色彩的冷暖关系不对,色彩倾向不准确;照片上滥用黑色,中间色调或亮部色彩中黑色成分过多。主要现在表现在为渲染主体常常用加深减淡或其他工具把原本较亮的部分(尤其是照片四周)强行压暗
,造成照片脏或在暖色调片子中的暗部增加冷色而造成的脏色,这一现在尤其是在模仿“军色”时最容易发生,这是因为与黄、橙等暖色比较偏蓝的冷色明度较低。
“素”:颜色恐惧症!_
缺乏新意和冲击力,这样的问题在调油画调和复古色的照片中容易出现。
“灰”:明暗不对,色彩不纯:
饱和度和鲜明的个性。后期在调色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色阶、曲线已经把反差拉的很大可照片
还是不透,肤色还是发乌很难调整,主要原因是色彩已经不够纯了。以肤色为例,正常环境下人的皮肤应
该偏黄红色,可如果肤色混进了青蓝这样的色纯度发生改变就会觉得皮肤发灰,这时候就很难调了。
“无景深感”
彩越偏冷、视觉越模糊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