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纽约摄影教材-第六单元 黑白胶片显影2

标签:
转载 |
分类: 纽约摄影教材 |
九、 显影步骤
第一步,将胶片装进插片轴盘 你须在全黑场合进行这一步骤。如果没有暗室。一个壁橱是最好的选择。你可试站在里面,睁着眼,心里估计已过约3分钟,环顾四周,如果你看不到哪怕一线最微弱的光,这个黑屋可以放心使用。如发现些微漏光,可用黑布加以阻挡。
第二步 注入显影液
首先,在量杯中倒入足以使胶片浸没容量的显影液,并检验温度。将计时器的指针拨在准确的时间读数上,启动它,并立即把显影液通过罐顶的防光口倾注主罐内。倾注动作应迅速而持续,对16盎司的显影罐每隔不大于20秒种时间摇动一次(若相隔时间过长,可能造成显影不均匀。因为胶片底部接触显影剂的时间长于顶部的时间)。 第三部 搅动
胶片装进显影罐后,先把罐放到一个坚硬的平面上,如洗涤水斗的底部,稍稍用力使罐底与硬面碰几下,从而让胶片表面可能附着的小气泡溢出。把罐身倒过来,翻过去,摇动几下。然后放下罐子。这之后,每隔30秒钟按以上手法摇动一次。直至达到预正定的显影时间。 第四步 倒出显影液 一听到计时器的铃响就很快将显影液倒出。时间控制的精确性十分重要。 第五步 注入停显液 快速,持续地把停显液倒进罐内,轻轻摇动。停显时间不须十分精确,按常例半分钟就够 。 第六步 倒出停显液
把用过的停显液倒掉。有些停显液商品有指示剂,可用到停显液变色为止,也就是说,如颜色未变,还可重用,可倒回到原来的瓶子里。 第七步 注入定影液
定影液可取与显影液、停显液相同的温度。按厂家规定的定影时间拨好计时器。很快把定影液倒进罐内,先每分钟摇动30次,然后每1分钟摇动10秒、乘摇动间歇,清洗你的用具。 第八步 倒出定影液
当定影时间已经达到,将定影液通过漏斗倒回到瓶子里(在1夸脱或1加仑的定影液瓶上记上已定影过的胶卷个数,在定影能力耗尽之前,将该液废弃)。 第九步 胶片水洗
将已显影完毕的胶片在操作温度下15~20分钟,从而把海波彻底洗去。可将出水软管从盘圈中心直插底部,此法可保证水流直接流经胶片。如图6.16所示,插片盘圈子已被放入量杯,水从软管中冲入杯底。如果你只从上部注入,表面的水是转换了,而底部的水还是原来的水。 第十步 加润湿剂
水洗彻底之后,将底片放进一个根据厂家指导配制的,含有少量润湿剂的水溶液。润湿剂应按稀释操作的规定精细配制。太强的润湿液会伤害胶片。润湿剂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从而避免水份以珠状或条状附着在胶片表面上。使用润湿剂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胶片表面出现难看的水迹,并可促使湿胶片较快干燥,从而减少胶片在浸湿时粘附尘粒的可能。将已稀释的润湿剂与水混合,配成单独的润湿液。不要把此液直接倾注到盘圈上,以免出现水泡。最好把轴盘浸到浴液中,如图6.17所示。 第十一步 晾干胶片
你先用小夹子夹起胶片,像图6.18显示的那样。然后挂起来晾干。但你先要把胶片上多余的水抹掉。虽然有不同形式的工具,如挤压器(用两块海绵分别粘贴在两个平面上做成的夹子)曾一时被采用为胶片拂拭除水器。但我们还是推荐照相专用的粘胶海绵。这里,也许有一个逻辑问题:如果厂家说你把胶片从润湿液中取出后,把它挂起来晾干就行了,我们还有必要用个什么东西来把胶片拂试一下吗?让我们注意一下下述理由: |
十、 底片存放
底片的存放有两项要求,一是保护好它们,二是当需要时能很快找出来。
为妥善保护,底片可以存放在玻璃纸或塑料封套中。这类封套你从照相材料店里都能买到。如果你采用塑料封套,可买聚乙烯制品。因为醋酸盐类或聚乙烯基休合物类可使底片受损。聚乙烯不释放有害气体,已被指定为档案专用储存材料。醋酸的化学性对做为胶片片基材料是安全的。但在潮湿条件它会使底片的乳剂层产生光亮的点迹。
当胶片已经干燥,用剪刀小心将整卷片子剪成短条。35mm片按5-6个画面为一条剪开。备放入竖插散页封套的胶片每条以5个画面的长度为好。6画面的片条则适于横插的散页封套。将已剪成的片条插入玻璃纸或塑料封套后,在每一封套上按同一胶卷为同一编码出序号。 在以后的暗室课程中还将讨论散页封套的长度问题。
你可以把胶片封套最后储存在箱子里。这种现成的专用箱子和可分页的索引卡都可以在照相材料店里买到。还有8英寸ⅹ11英寸的活页玻璃纸或塑料膜在照相店里也有出售,一页纸或膜可以装许多胶片条。最后集装成活页册。 不管你是装成箱或成册,都应把它们放在低温、干燥之处。 为便于较快检索,可把每一条或每一页的底片的主题、日期、序号汇集、记载在一张张可分开的索引卡上,以此作为检索目录。按一定次序把底片编排起来,这样,你就可以在一分钟内找到我所需要的任何一个底片。 |
十一、 观察底片
一开始,当你注视已显影的底片,你会感到似乎模糊不清。影调全是相反的--亮的是暗的,暗的是亮的。你只能看到你所摄人或物的在致状况。这样的底片能表明什么?在你用它印制照片之前,应该先从底片画面上了解些什么? 胶片与布光、曝光、显影之间的关系
在你仔细观察底片的密度、反差时,你将很快推想到你所用布光、曝光、显影诸因素在形成的底片中起到的作用。我们在前述曝光一课中指出,曝光和显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此外,胶片的品布光也同样重要。 |
十二、 密 度
密度的实质说明一定面积的底片上沉积的金属银颗粒的相对数量。如果沉积较甚,形成一个光线很难通过的面。这个面就很浓密(Dense);如果这个面上银粒沉积很少,光线很容易通过。那么这个面就叫做很薄(Thin).底片的密度范围可以从几乎完全透明的极低密度直至几乎一点不透明的极高密度。由于底片与最终的正像照片正相反:底片上低密度的较透明处成为照片上的暗黑处;底片上高密度的浓黑处成为照片上的白亮处。 正常密度的底片 当你的胶片拍摄"正常"并显影"正常",你将得到正常的底片。这里有范围很宽的不同密度,但没有一处过于浓密或过薄到丢失通过印相表达出来的任何细部层次。用这样的底片来印制照片,你可以看到最明亮的强光部位和最暗黑的阴影部位的细部表达都清晰可见。一个正常底片--这是你的基本要求。 太厚的底片
请看这张底片与普通底片有何不同。此底片几乎全不透光。以这种底片印制照片需用比正常底片长得多的曝光时间,才能得到一张看来大致过得去的照片。其中还有一些本来不希望产生的副作用:如可觉察的颗粒增加了;曝光准确的正常底片应有的明暗影调消失了;为印制出一第尽可能正常的照片,不得不把这张底片在印相机灯光下长时曝晒。受热过度,片子还会发生卷曲。 太薄的底片
因密度过于厚重而产生的另一问题是颗粒度增加。特别是由于显影过度而带来的密度过厚。一张底片如果仅由于拍摄曝光过度,出得来是较细颗粒,如果既曝光过度又显影过度,那颗粒就非粗不可了。 |
十三、 反差
反差是指底片的密度范围。也就是说底片最薄的阴影部分到最厚的强光部分黑白对比的范围,一个底片具有较大密度范围,称为高反差。一个底片具有较小范围称为小反差;或叫做太软或太平。 |
十四、 反差比较
你已知道有三个因素能够影响底片的反差: 正常反差的底片
这是称为"正常"的底片。它具有由明到暗的,并有浓淡不等的微妙阴影的全部影调。其阴暗处与明亮处细部层次表达均清晰可辨。印到通常反差系数的照相纸上,便能得到一张悦目的照片。 太"平"的底片 将这一底片与"正常"底片相比。其所摄人物的最明亮部分在此负片上并没有达到接近黑色,而是浅灰。 反差太大的底片
将此底片与正常底片相比,强光成为深黑,阴影部分则显得太薄。那么,中间色调如何呢?比起应有的微妙层次来,中间范围不同色调之间差别过大,用以印出的照片,强光部位层次全无。阴影部位一片深黑。其灰色调的层次还比较清晰、利索,但亮处和暗处细节都损失了。 |
十五、 底片鉴评
我们已经告诉过你会用眼睛正确评定你的底片是多么重要。你将从而懂提并能纠正曝光和显影中的任何偏差;可以在印相时对不正常的底片加以补救。 |
十六、 显影常见问题
如果你遵照我们已扼要介绍过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操作,一般来说,你制出的底片可以不出问题。但是偶然的操作差错总是难免的,甚至因此毁坏了你的底片。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研讨几个常见的弊病,究其原因,并告诉你怎样防止。 由于显影剂衰竭或胶片过期带来的灰雾
原因:如果你发现了底片蒙有一层灰色雾翳,使整个底片显得灰暗,一直廷伸到片子的边缘乃至凿孔部位。这种弊病称作灰雾。其嫌疑犯是显影液"疲劳",胶片过期,或者,在显影前或显影中露了光。 底片上的细小透明点 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dell/%E6%A1%8C%E9%9D%A2/%E7%BA%BD%E7%BA%A6%E6%91%84%E5%BD%B1%E6%95%99%E6%9D%90.CHM::/6.41.jpg 原因:如果你发现底片上存在圆形透明小点,它将使照片出现小黑点。其来由一般是因气泡--我们称之为"空气铃"(Air
Bells)在胶片显影时附着在片子的表面。在整个显影阶段,胶片上小气泡附着的部位显影作用受到阻挡,从而在这些部位遗留下没有显影的或显影不足的点迹。 空白印迹
原因:如果底片上存在变形的虫状的斑块,造成照片上也存在相应的斑块。这是由于你的底片在显影时,片子局部粘连。显影液没有进入片子粘连的那一部分。 手指印 原因:当你装片时或晾干时手指触碰了胶片表面。 水迹点 原因:如果水珠或水条留在底片上,一经干燥就遗留下难看的痕迹。 照片上的小白点 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dell/%E6%A1%8C%E9%9D%A2/%E7%BA%BD%E7%BA%A6%E6%91%84%E5%BD%B1%E6%95%99%E6%9D%90.CHM::/6.46.jpg 原因:照片上出现的白色小点,一般是由于底片上粘有尘埃。 搅动条痕
原因:这里看到的是显影时药液搅动不匀造成的浅灰和深灰的横条形痕迹,从建筑物溢升到天空。其原因是摇动过激,摇速过快。造成这样的痕迹,称作晃动条纹。 照片划道 原因:底片划伤形成条道。 |
十七、 规范化
这是关于显影操作的最后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