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纽约摄影教材-第六单元 黑白胶片显影2

(2013-05-01 17:39:22)
标签:

转载

分类: 纽约摄影教材

九、 显影步骤

 

第一步,将胶片装进插片轴盘

  你须在全黑场合进行这一步骤。如果没有暗室。一个壁橱是最好的选择。你可试站在里面,睁着眼,心里估计已过约3分钟,环顾四周,如果你看不到哪怕一线最微弱的光,这个黑屋可以放心使用。如发现些微漏光,可用黑布加以阻挡。

 

[转载]纽约摄影教材-第六单元 黑白胶片显影2


  把胶片插进轴圈是显影操作过程中唯一的技巧所在。你当然不愿意在这一步上出错。所以需要实习。可用一卷胶片来做插绕练习,直至确信可以在全黑处操作为止。你可闭上眼睛或在全黑条件下自我训练。花费一个胶卷可以防止将来损坏许多有价值的影像。所以这是一具有利的投入,请在全黑处不断重复练习。直至得心应手,成为惯技。
  按步骤装好片子还是容易做到的。你预先把显影罐体、插片轴盘、罐盖、暗盒开启器和剪刀一一放置好,以便在黑暗中随手取用。然后做好各种化学品溶液的准备工作。遵照厂家的使用指南,把化学品溶解或稀释好,并调节至规定温度。现在开始进行以下操作:
  熄灯绝光 开启35mm暗盒,可用一个开瓶器或"柯达暗盒扳开器"(Kodak Cartridge Opener。)扳下暗盒帽盖--不是轴头伸出处的那个盖儿,而是另一头的那个帽盖。千万不要用手指触摸胶片表面,只许轻捏片条两侧的边缘来运作。
  按照显影罐厂家的使用说明,小心地把片子穿插到盘圈里去。你必须用两个手指轻轻捏紧片边,使略呈弧形,如图6.9所示。否则片子插不进盘圈。
  如果你是用的120胶片,也是采用同样方法把片子插进盘圈。不过事先要把它的背纸撕掉。
  当你把整卷片子插进盘圈旋沟槽,要防止发生任何滑落或扭折,然后把盘圈放入显影罐内,紧扣罐盖。这时你就可以把显影罐移至正常的室内光线下进行以下操作。
  有一个窍门为许多职业照相工作者乐于采用。他们在显影罐盖上盖子后,就用一条密封带把罐盖与罐体扣合的那条缝全部封上。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罐盖突然脱开。保证从操作开始经过以下各个步骤,直至全部操作完毕,都是在罐身与罐盖紧扣不离的状态之下。然后才撕弃封带。这一措施可以确保你不致因意外开盖,使整卷不可重复的已摄影像尽遭破坏。所以我们把此法推荐给你。

第二步 注入显影液

  首先,在量杯中倒入足以使胶片浸没容量的显影液,并检验温度。将计时器的指针拨在准确的时间读数上,启动它,并立即把显影液通过罐顶的防光口倾注主罐内。倾注动作应迅速而持续,对16盎司的显影罐每隔不大于20秒种时间摇动一次(若相隔时间过长,可能造成显影不均匀。因为胶片底部接触显影剂的时间长于顶部的时间)。
把罐身稍稍倾斜更易于注入溶液,但不可能使罐横卧。注液时手握罐体使成一定角度,可以最少地带入空气。
  采用大小适宜的显影罐。一个16盎司的显影罐可叠装两个35mm的胶片穿插盘圈。如果你只装1卷胶片,则把已装片的盘圈放在下部,把一个空盘圈放在上部,以免晃荡。即使你只冲一个胶圈,也应该倾注16盎司的药液到罐内。这样可防止操作中空气混合到显影液里。
大罐显影按相同方法操作。

第三部 搅动

  胶片装进显影罐后,先把罐放到一个坚硬的平面上,如洗涤水斗的底部,稍稍用力使罐底与硬面碰几下,从而让胶片表面可能附着的小气泡溢出。把罐身倒过来,翻过去,摇动几下。然后放下罐子。这之后,每隔30秒钟按以上手法摇动一次。直至达到预正定的显影时间。
  务必遵照各种显影剂所附的使用说明。以上操作手法对大多数显影剂都是合用的。要注意,在你拿起显影罐时千万不要光提罐盖,一定要紧握罐身。
  搅动显影液可促进显影,搅动次数越多,动作越剧烈,显影速度也越快。所以你必须确定一个一致的、规范化的手法,以取得稳定的效果。确定标准的搅动手法,与确定标准的显影时间和温度同样重要。
  在每次搅动间歇,冲洗一下温度计,测量一次温度。预先将足够量的停显液倒进量杯,以备倾注到罐内。校正停显影的温度,使之与显影液的温度相差只在1-20 C之间。如果你在显影之后用过冷或过热的停显液,定影液或水洗用水由于温度骤变,会使湿润、柔软的胶片乳剂层收缩或膨胀,银粒排列变动,使画面出现难看的网纹。所以从显影操作开始至结束都要保持温度准确、恒定。
  注意:不要忘记在刚倒入显影剂后,即把显影罐放到一处坚硬的面上碰几下。我们发现学生冲显底片常见的问题是表面留有气泡痕迹。按指定的手法碰击显影罐底,这种现象即可避免。

第四步 倒出显影液

  一听到计时器的铃响就很快将显影液倒出。时间控制的精确性十分重要。
  如果此显影液准备重用,通过漏斗倒回到事先已加入准确数量显影补充液的贮液瓶中。如果你用的是一次性显影液,如图6.13所示,你就把它倒到废液桶里去。

第五步 注入停显液

  快速,持续地把停显液倒进罐内,轻轻摇动。停显时间不须十分精确,按常例半分钟就够 。

第六步 倒出停显液

  把用过的停显液倒掉。有些停显液商品有指示剂,可用到停显液变色为止,也就是说,如颜色未变,还可重用,可倒回到原来的瓶子里。
  清洗量、漏斗肯温度计。

第七步 注入定影液

  定影液可取与显影液、停显液相同的温度。按厂家规定的定影时间拨好计时器。很快把定影液倒进罐内,先每分钟摇动30次,然后每1分钟摇动10秒、乘摇动间歇,清洗你的用具。
  按理说,胶片在海波里定影一分钟后,你就可以打开盖子,看看胶片上的负像状况如何而不致对它们有所伤害。但是片子还绕在盘圈上,不方便,所以还是放弃这个诱惑。
  虽然定影要求的时间没有差不得几秒钟那样的严格,为使操作规范化,还是应该仔细按照厂家指导,规定一个确切时间。如果让胶片在定影液里停留过久,海波会对负像产生漂白作用;如果定影时间过短,会使胶片上存在一层乳白色残留物,从而难以或甚至于不可能做出一张好照片。所以还是切实遵循指导为好。

第八步 倒出定影液

  当定影时间已经达到,将定影液通过漏斗倒回到瓶子里(在1夸脱或1加仑的定影液瓶上记上已定影过的胶卷个数,在定影能力耗尽之前,将该液废弃)。
  现在你可打开罐盖,胶片上的影像已不会受光照的任何影响了。
  将已显影完毕的胶片在操作温度下水洗15-20分钟上,从而把海波彻底洗去。可将水管从盘圈中心直插底部,此法可保证水流直接流经胶片。如图6.16所示,插片盘圈已被放入量杯,水从软管中冲入杯底。如果你只是从上部注入,表面的水是换了,而底部的水还是原来的水。
  洗片用水不能过冷或过热,应调节到接近"室温"。大约在68-750 F范围内。
  为进一步保证水洗彻底,有一类称作"水洗助剂"的化学品可供照相工作者采用。其中有两种高效的通用助剂,一种是柯达产品,名叫海波清洗剂(Hypo Clearing Agent),另一种是海可(Heico)产品称作潘美水洗(Perna Wash)。在定影完毕后,立即水洗30秒。然后放入海波清洗剂中约1-2分钟,并轻轻搅动。紧接着以流动水冲洗5分钟。如果当地有节约用水的必要,一次冲洗时间也可由5分钟改为1分钟。

第九步 胶片水洗

  将已显影完毕的胶片在操作温度下15~20分钟,从而把海波彻底洗去。可将出水软管从盘圈中心直插底部,此法可保证水流直接流经胶片。如图6.16所示,插片盘圈子已被放入量杯,水从软管中冲入杯底。如果你只从上部注入,表面的水是转换了,而底部的水还是原来的水。
  洗片用水不能过冷或过热,应调节到接近“室温” 。大约在68-75F范围内。
  为进一步保证水洗彻底,有一类称作“水洗助剂”的化学品可供照相工作者采用。其中有两种高交往的通用助剂,一种是柯达产品,名叫海波清洗剂(Hypo Clearing Agent),另一种是海可(Heico) 产品称作潘美水洗(Perma Wash)。在定影完毕后,立即水洗30秒。然后放入海波清洗剂中约1-2分钟,并轻轻搅动。紧接着以流动水冲洗时间可由5分钟改为1分钟。

第十步 加润湿剂

  水洗彻底之后,将底片放进一个根据厂家指导配制的,含有少量润湿剂的水溶液。润湿剂应按稀释操作的规定精细配制。太强的润湿液会伤害胶片。润湿剂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从而避免水份以珠状或条状附着在胶片表面上。使用润湿剂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胶片表面出现难看的水迹,并可促使湿胶片较快干燥,从而减少胶片在浸湿时粘附尘粒的可能。将已稀释的润湿剂与水混合,配成单独的润湿液。不要把此液直接倾注到盘圈上,以免出现水泡。最好把轴盘浸到浴液中,如图6.17所示。
  使用水洗助液或润湿液时,都不要在液浴中搅弄胶片或使用杂七杂八的搅拌器触碰胶片。在使用潘美水洗助剂时,搅动要轻缓而持续。使用柯达Photoflo时,应将胶片浸入此液,静置30秒,不要搅动,然后将浴液倾出。
  不要考虑节省水洗助剂和润湿剂的工作液。每一显影操作阶段都应采用新鲜工作液。

 

第十一步 晾干胶片

  你先用小夹子夹起胶片,像图6.18显示的那样。然后挂起来晾干。但你先要把胶片上多余的水抹掉。虽然有不同形式的工具,如挤压器(用两块海绵分别粘贴在两个平面上做成的夹子)曾一时被采用为胶片拂拭除水器。但我们还是推荐照相专用的粘胶海绵。这里,也许有一个逻辑问题:如果厂家说你把胶片从润湿液中取出后,把它挂起来晾干就行了,我们还有必要用个什么东西来把胶片拂试一下吗?让我们注意一下下述理由:
  A、 胶片经过揩拭可以加速干燥。把粘附尘粒或其他可能的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B、 把胶片拂拭一下,可以把水洗过程中可能粘附到胶片表面上的任何不洁细粒除去。
  C、 轻拭胶片可以避免由于润湿剂可能稀释不当(太强),而在胶片表面形成点迹。
  许多照相工作者采用细孔纤维海绵来去除胶片上的多余水份。你可以从照相材料商店,或者在有卖擦洗汽车用的精细海绵的开架售货店里找到这样的材料。
  先把海绵切成适当大小的两块,做成"海绵三明治"形状备用。用前先以清水冲洗,然后适当挤干。不能采用干海绵拂拭胶片。因为它太粗糙。
  现在你该在胶片上端夹上夹子,但要先拭去胶片上端的多余水分。然后上夹。否则,夹口处片子部位的水份很难干燥。将片条放在两片海绵之间以吸去多余的水份。将片条挂在从天花板上悬下的一个小钩子上,或靠墙的钉子上,或已绷紧的"晾衣绳"上。片子挂上后,将你的两片海面夹在胶片的两面,有很轻的压力,自上而下轻轻地试去片面的水份。再在片子底端夹上夹子,防止胶片在干燥过程中形成卷曲。
  胶片必须悬挂在无尘场所,远离人们走来走去尘埃扬起的地方。不要紧靠墙面或其他平面,以免粘贴牙碰伤。在干燥初期,胶片打卷,似一条发怒的蛇,很容易碰到任何挨近的东西。如悬挂1卷以上的待干燥胶卷,至少应相隔10-12英寸,并要特别注意风力或空调气流影响,防止片与片相互碰撞。
  现在,以洁净水洗净海绵,挤去余水,待干燥后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以保持无尘。记住,使用前必须先以水浸湿。

 

 

十、 底片存放

  底片的存放有两项要求,一是保护好它们,二是当需要时能很快找出来。

  为妥善保护,底片可以存放在玻璃纸或塑料封套中。这类封套你从照相材料店里都能买到。如果你采用塑料封套,可买聚乙烯制品。因为醋酸盐类或聚乙烯基休合物类可使底片受损。聚乙烯不释放有害气体,已被指定为档案专用储存材料。醋酸的化学性对做为胶片片基材料是安全的。但在潮湿条件它会使底片的乳剂层产生光亮的点迹。

  当胶片已经干燥,用剪刀小心将整卷片子剪成短条。35mm片按5-6个画面为一条剪开。备放入竖插散页封套的胶片每条以5个画面的长度为好。6画面的片条则适于横插的散页封套。将已剪成的片条插入玻璃纸或塑料封套后,在每一封套上按同一胶卷为同一编码出序号。

  在以后的暗室课程中还将讨论散页封套的长度问题。

  你可以把胶片封套最后储存在箱子里。这种现成的专用箱子和可分页的索引卡都可以在照相材料店里买到。还有8英寸ⅹ11英寸的活页玻璃纸或塑料膜在照相店里也有出售,一页纸或膜可以装许多胶片条。最后集装成活页册。

  不管你是装成箱或成册,都应把它们放在低温、干燥之处。

  为便于较快检索,可把每一条或每一页的底片的主题、日期、序号汇集、记载在一张张可分开的索引卡上,以此作为检索目录。按一定次序把底片编排起来,这样,你就可以在一分钟内找到我所需要的任何一个底片。

 

十一、 观察底片

  一开始,当你注视已显影的底片,你会感到似乎模糊不清。影调全是相反的--亮的是暗的,暗的是亮的。你只能看到你所摄人或物的在致状况。这样的底片能表明什么?在你用它印制照片之前,应该先从底片画面上了解些什么?
  你可以了解到许许多多。底片是包含着你拍摄时的布光、曝光和显影等多方面信息的一个"宝贵资料"。这些因素的综合,产生一个底片如下三方面的基本质量:
  1、 密度(主要取决于曝光)
  2、 反差(主要取决于显影)
  3、 颗粒度(主要取决于所用胶片的品种、显影以及少量的曝光因素)
  通过实践,你能够学会怎样去(读)一个底片画面--就是说,怎样通过对底片的鉴察,来评定它的相对密度、反差和颗粒性。
  观察并准确解读底片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一种柔合而均匀的光照来看底片。这并不是说要在明亮的阳光下或直接的灯光照射下,而正恰恰相反。
  最好采用一个灯箱,通过它的半透明乳白玻璃或塑料板透出来的光来看片。这种灯箱在照相材料店里有售。但你现在可暂时不去买它。因为这里还有一个较为简易的方法。
  简易的底片观察法是通过一张白卡纸、一张白纸、一面白墙或白色天花板反射过来的光看片子。这种柔合、均匀的光可以使底片容易阅读。

胶片与布光、曝光、显影之间的关系

  在你仔细观察底片的密度、反差时,你将很快推想到你所用布光、曝光、显影诸因素在形成的底片中起到的作用。我们在前述曝光一课中指出,曝光和显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此外,胶片的品布光也同样重要。
  当你在印制照片时回想一下前阶段(拍摄阶段)对上述诸因素怎样产生各扑克的作用就清楚了。
  1 、光线通过相机镜头照射到胶片表面的卤化银晶体上,使晶体产生不可见的潜在变化。这变化的形式与趋向,决定于照射到胶片每一点上的光的量。而胶片每一点上的光的量决定于,依次来说,被摄物表面的光线分布、被摄物的形状以及布光明暗状况、胶片性能和曝光量选择等。
  2、由已起变化的卤化银晶体构成的潜影经显影后转化为永久性的负像影像。你可以采取显影不足一点或过头一点的方法,来调节已曝光卤化银晶体向黑色金属银转化的量少一点多一点。也就是说,通过显影手法,你可以控制底片的反差。让我们对此一一加以探讨。

 
  图6.22用灯箱的光观察底片是最好的办法。图6.23用一个白色平面的反射光来观察底片也可满足要求。

 

十二、 密 度

  密度的实质说明一定面积的底片上沉积的金属银颗粒的相对数量。如果沉积较甚,形成一个光线很难通过的面。这个面就很浓密(Dense);如果这个面上银粒沉积很少,光线很容易通过。那么这个面就叫做很薄(Thin).底片的密度范围可以从几乎完全透明的极低密度直至几乎一点不透明的极高密度。由于底片与最终的正像照片正相反:底片上低密度的较透明处成为照片上的暗黑处;底片上高密度的浓黑处成为照片上的白亮处。
  底片上的透明处很少银盐转化为黑色金属银;而不透明处则是大部分银盐都已转化为黑色金属银。在一个底片的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着一系列的不同密度。就是这一范围的不同密度形成为一上影像的所有细部层次。
  浓密(或称厚重)一词也用于表达底片的总体情况。一个浓密的底片,这是指底片的整个密度范围都接近于不透明。当一个浓密底片某些部位的密度更高于其他部位,但没有一处是"薄"的,说明此底片所有部位的金属银沉积都是厚重的。
  浓密底片的反面是过薄的底片。在薄底片中所有部位的密度相对地说都是透明的。虽然在同一张稀薄底片上也有某些部位的密度相对较大,但总体上看来都是透明的,因为这里的所有单位都没有较多的金属银沉积。
  一般来说,人们都想摄制出即不太夺厚,也不太薄的恰如其分的底片。我们称这是正常密度。让我们看一下不同密度的底片,并讨论怎样对待它们。

正常密度的底片

 

  当你的胶片拍摄"正常"并显影"正常",你将得到正常的底片。这里有范围很宽的不同密度,但没有一处过于浓密或过薄到丢失通过印相表达出来的任何细部层次。用这样的底片来印制照片,你可以看到最明亮的强光部位和最暗黑的阴影部位的细部表达都清晰可见。一个正常底片--这是你的基本要求。

太厚的底片

 

  请看这张底片与普通底片有何不同。此底片几乎全不透光。以这种底片印制照片需用比正常底片长得多的曝光时间,才能得到一张看来大致过得去的照片。其中还有一些本来不希望产生的副作用:如可觉察的颗粒增加了;曝光准确的正常底片应有的明暗影调消失了;为印制出一第尽可能正常的照片,不得不把这张底片在印相机灯光下长时曝晒。受热过度,片子还会发生卷曲。
  一张过厚的底片多半由于拍摄时曝光过度,有时由于显影过头,也常常两个原因兼而有之。如果你的底片一贯密度太大,可作如下检查:
  你的曝光量控制装置是否准确?你使用曝光装置的方法是否正确?
  你是否以准确的时间在准确的温度下进行显影?如果温度提高则必然使显影剂的作用加剧。

太薄的底片

 

  因密度过于厚重而产生的另一问题是颗粒度增加。特别是由于显影过度而带来的密度过厚。一张底片如果仅由于拍摄曝光过度,出得来是较细颗粒,如果既曝光过度又显影过度,那颗粒就非粗不可了。
  注意这个太薄的底片与正常底片和太厚底片的差别何在。此底片总体透光,印出的照片其阴影部分没有细节表达。是间色调也很少层次。正常底片所具有的色调范围干净而清晰的特色在这里非常缺乏。
招致底片过薄是由于曝光不足或显影不足或二者兼而有之。追根求源,就在于底片的反差。

 

十三、 反差

  反差是指底片的密度范围。也就是说底片最薄的阴影部分到最厚的强光部分黑白对比的范围,一个底片具有较大密度范围,称为高反差。一个底片具有较小范围称为小反差;或叫做太软或太平。

  反差是由什么决定的?

  首先,反差取决于拍摄主体的反差--它自身的光值(Light Values)分布。如果你以正确的曝光来拍摄一个具有明亮的强光到深暗阴影的影调范围较宽的景物,并加以准确的显影不,这样的底片总是高反差的。例如,拍摄穿着黑色兜帽夹克的滑雪人与阳光普照下的皑皑白雪相对衬,得到的必然是一张高反差底片。

  反过来说,如果你以正确的曝光来拍摄阴天浓雾笼罩下的一所浅色屋子,并加以正常显影,得到的必将是一张平的低反差底片。

  第二个决定反差的因素是曝光。如果曝光的任何一方面离正常太远,势必招致反差降低。换言之,如果你的负片曝光太不足或太过分,则反差必然下降。

  注意,我们在不足或过分之前都用有一个"太"字,这是说,稍稍不足或过分都不致影响反差。

  第三个决定反差的因素是显影。如果你的底片显影不足,你将制出低反差的影像;如果显影过分,将制出高反差影像。
  总之,有三个因素影响底片的反差:
  拍摄主体自身的反差或布光的反差
  曝光
  显影

  让我们来看几个实例。这将帮助你理解这些不同因素怎样影响反差。

十四、 反差比较

  你已知道有三个因素能够影响底片的反差:
  1. 拍摄主体自身的反差或布光的反差
  2. 曝光太过分或太不足
  3. 显影过度或显影不足
  在以下的若干实例上你将看到上述因素怎样对一个影像产生影响。不必强记这些不同影响。只要你知道在底片上看起来是什么字样就行。如果你在观摩影像的反差情况时产生疑问,可回过头来在本节中寻找答案。

正常反差的底片

 

  这是称为"正常"的底片。它具有由明到暗的,并有浓淡不等的微妙阴影的全部影调。其阴暗处与明亮处细部层次表达均清晰可辨。印到通常反差系数的照相纸上,便能得到一张悦目的照片。
  当你拍摄自身反差适中的景物,希望能获得像上例一样的正常底片,你需要做的所有的事就是准确的曝光和准确的显影--这就是我们在这一课里要教给你的。

太"平"的底片

 

  将这一底片与"正常"底片相比。其所摄人物的最明亮部分在此负片上并没有达到接近黑色,而是浅灰。
  用以印出的照片则显得软弱,整个是灰色调。没有深黑,也没有亮白。为什么这个底片如此之"平"?而被摄对象本身的反差和光照分布的反差其实都是挺高的,我们一定得看看别的方面。
  曝光过度是一个可能因素。如果曝光是准确的,那么就可能是由于显影不足的缘故了。

反差太大的底片

 

  将此底片与正常底片相比,强光成为深黑,阴影部分则显得太薄。那么,中间色调如何呢?比起应有的微妙层次来,中间范围不同色调之间差别过大,用以印出的照片,强光部位层次全无。阴影部位一片深黑。其灰色调的层次还比较清晰、利索,但亮处和暗处细节都损失了。
  最大可能的原因是曝光不足伴随着显影过度。

十五、 底片鉴评

  我们已经告诉过你会用眼睛正确评定你的底片是多么重要。你将从而懂提并能纠正曝光和显影中的任何偏差;可以在印相时对不正常的底片加以补救。

  让我们得温各种可能性,把它们集中起来,以便于使你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当你进行拍摄曝光,不外乎出现三种结果:曝光正常、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同样地,当你进行底片显影,不外乎出现三种显影结果:显影正常、显影不足或显影过度。

  由于曝光和显影的不同组合对底片的密度和反差都起决定性作用,按简单数学(3ⅹ3)推算,这里就有9种可能的结果。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9种结果。

  请你仔细观察以下每一个底片和它相应的照片。当你凝视一对正、负像时,你就自己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曝光和显影条件的组合造成的这一结果。

  可以把下列这一系列图示存手头,以备今后观察和评定自己拍摄的底片时做参考。你将发现它对你很有用处。

十六、 显影常见问题

  如果你遵照我们已扼要介绍过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操作,一般来说,你制出的底片可以不出问题。但是偶然的操作差错总是难免的,甚至因此毁坏了你的底片。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研讨几个常见的弊病,究其原因,并告诉你怎样防止。

由于显影剂衰竭或胶片过期带来的灰雾

  原因:如果你发现了底片蒙有一层灰色雾翳,使整个底片显得灰暗,一直廷伸到片子的边缘乃至凿孔部位。这种弊病称作灰雾。其嫌疑犯是显影液"疲劳",胶片过期,或者,在显影前或显影中露了光。
  防止:采用新鲜胶片;使用显影剂时不要超过厂家规定的可显胶片的卷数。如果需要把显影剂贮存一段时间,应依照我们提出的化学贮存的有关规定。如果你在标签上写明的保存期限已满,就废弃此显影液,重新配制一服新显影剂。如果你对瓶显影剂心存怀疑,就扔掉它。不要为了省钱而宽放化学品的使用时间。否则,它可能损害你的照片。到头来要费钱更多。
  还有,要确保在你插装胶片或进行显影操作时暗室里没有任何散杂光线射及你的胶片。

底片上的细小透明点

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dell/%E6%A1%8C%E9%9D%A2/%E7%BA%BD%E7%BA%A6%E6%91%84%E5%BD%B1%E6%95%99%E6%9D%90.CHM::/6.41.jpg  原因:如果你发现底片上存在圆形透明小点,它将使照片出现小黑点。其来由一般是因气泡--我们称之为"空气铃"(Air Bells)在胶片显影时附着在片子的表面。在整个显影阶段,胶片上小气泡附着的部位显影作用受到阻挡,从而在这些部位遗留下没有显影的或显影不足的点迹。
  防止:当你把显影液倒入已装胶片的显影罐后,立即将罐底向着洗手磁盆的底部或桌面撞击几下,即可除去气泡。或者在倾注化学药液,特别是显影时,要使罐身保持倾斜,通过罐顶的阻光帽盖口把药液稳定持续地灌进罐子里去。
  当胶片定影时,要精确按照我们前面说过的规则,把未曝光部分的卤化银晶体从你宝贵的底片上均匀地去除干净。

空白印迹

  原因:如果底片上存在变形的虫状的斑块,造成照片上也存在相应的斑块。这是由于你的底片在显影时,片子局部粘连。显影液没有进入片子粘连的那一部分。
  如果底片的斑块是奶油色或灰色,这是由于片子沉浸在定影液是时一直粘连在一起。
  防止:把胶片插入显影盘圈时要加倍小心,使片子的全部都圈插在沟槽里,没有任何片面的互相粘贴的情况。实践、实践、再实践,直到你能熟练而正确地掌握这一装片操作。片子粘连问题是显影操作中最容易发生的问题,但如果你的装片操作熟练到闭上眼睛也能准确装好,熟练到成为你的"第二天性"。这个问题又是最容易避免的。

手指印

  原因:当你装片时或晾干时手指触碰了胶片表面。
  结果:出现一个比FBI(联邦调查局)档案要求还清楚的手印。
  防止:任何时候总是只接触胶片的边缘,绝不触摸胶片表面。装片前要确保你的手指清洁干净。
  纠正:如果的指印是在装片操作中造成的,皮肤上的油脂使胶片蒙上一薄层油层,使显影剂难以起作用。印上一次就很难纠正。
  如果手指印是在显影之后造成,你还有可能把片子弄干净。可到照相材料店里买一瓶胶片清洁剂,按使用说明轻轻操作。存在于光亮的片基面的指印比存在于的乳剂面的指印易除去。

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dell/%E6%A1%8C%E9%9D%A2/%E7%BA%BD%E7%BA%A6%E6%91%84%E5%BD%B1%E6%95%99%E6%9D%90.CHM::/6.42.jpg

水迹点

  原因:如果水珠或水条留在底片上,一经干燥就遗留下难看的痕迹。
  防止:按照我们前面说过的办法,采用润湿剂,并以"海绵三明治"抹除胶片表面所有的水分。
  纠正:再次水洗胶片,这时你可用一点润湿剂,并以海绵抹致病胶片上的全部水珠。尽管如此,有时,但不是常常,水迹还会隐约出现。

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dell/%E6%A1%8C%E9%9D%A2/%E7%BA%BD%E7%BA%A6%E6%91%84%E5%BD%B1%E6%95%99%E6%9D%90.CHM::/6.44.jpg

照片上的小白点

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dell/%E6%A1%8C%E9%9D%A2/%E7%BA%BD%E7%BA%A6%E6%91%84%E5%BD%B1%E6%95%99%E6%9D%90.CHM::/6.46.jpg  原因:照片上出现的白色小点,一般是由于底片上粘有尘埃。
  防止:选择无尘的地方晾干你的胶片。
  纠正:印相之前先把底片上的灰尘刷去或吹去。如果尘埃点粘牢在胶片表面,可用胶片清洁液来除去尘点。

搅动条痕

  原因:这里看到的是显影时药液搅动不匀造成的浅灰和深灰的横条形痕迹,从建筑物溢升到天空。其原因是摇动过激,摇速过快。造成这样的痕迹,称作晃动条纹。
  请注意,显影时摇动不足也能造成条纹的出现。所以应该遵照厂家的指导,确守正确的摇动次数。
  防止:摇动的动作要轻缓。因为,你不是在振摇鸡尾洒或旋转一个轮盘赌具。一定要按照厂家规定,在显影操作中养成轻缓摇动显影罐体的习惯,并一贯坚持下去。

照片划道

  原因:底片划伤形成条道。
  防止:小心操作。乳剂层是柔软的,当你操持底片时很容易划伤它。在你用海绵抹干片子上的水分时尤其要小心。当你把已干的片子插进玻璃纸封套时也要注意。还有,查验一下你的照相机。胶片划道有时也可能由于相机内有脏物,例如一小颗胶片碎屑。特别是在相机的压盖部位。查阅一下相机手册,按照它的说明,经常保持相机清洁。

十七、 规范化

  这是关于显影操作的最后一个问题。

  完善显影操作的关键在于规范化。相对固定地采用一种胶片和一种显影剂,把它们作为你标准的配套摄影用品。每次摄影都做到曝光恰当,显影精确。

   只采用一种胶片,显影剂组合,达到极其熟练的程度。每次操作都自我保证,一定要获得高质量的效果。

  保存每卷胶片的曝光和显影数据,评价你每次拍摄、加工所得底片和照片的质量。当你确信已经深入理解它们,你就可以确切地判别自己的底片是否常常偏厚或偏薄,反差是否太平或太强。

  如发现上述问题,你就应该检验并调整你的某些操作,使它回复到你的既定规范。假如你发现稍许增加印相的曝光时间会得到更好的画面效果,不妨采用ISO感光指数低一档的胶片。例如以ISO 200代替ISO 400;以ISO 64代替ISO 125T等等。如这样做的效果确实比较好,你就可以改用新的感光速度的胶片,并以此做为你的标准用片。如这样做还不能使你满意,还可用ISO 100代替ISO 400;以ISO 32代替ISO 125。又或许你想使制出的底片黑白对比度更强一些,可稍稍增加你的显影时间。继续做调整试验,直至底片质量达到你认为最佳的效果。

   重要的是验证。不要仅仅根据想当然就盲目变动你的操作方法。先试验它,看它会发生什么情况。然后再作决定。

  不要让来自曝光、显影组合的某些信息和一般性问题把你吓住。以至不敢自己动手进行显影操作。这并不难,很多摄影家都喜欢自己冲洗已摄黑白胶片。如果你严格遵照本课程告诉你的操作步骤和胶片、显影剂、定影剂等产品所附的一些数据指导,一般来说,是不会出问题的。

   如果偶然发现某个问题,而你对此不明原因所在,请向你的"学生顾问"(Student Advisor)咨询,虽然有些问题通过电话就能解决,但最好还是寄送你的一段底片条实样。这样,学院的专家们可以仔细观察分析,提出弊病诊断的第一手材料。

  我们已经把黑白胶片显影的全部步骤都说了。在以后一个单元里,我们将详述彩色负片和彩色幻灯片显影。彩色显影要增加几个步骤,但与黑白片冲显操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